巴马县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近年来,巴马瑶族自治县积极将“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农村信用体系作为乡村治理公约,纳入农村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机构的绩效考评内容,推动乡村“五治”(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有机融合,创新“五家”工作法打造和美寿乡,走出新时代社会治理新路子。该县先后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称号。2023年,该县年度群众安全感达99.34%,位列全区第五、河池市第一;巴马县委政法委获评全区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单位。
“五位一体”促进乡村振兴
“巴马县平林村以仁寿文化为突破口,把美丽乡村进一步打造成康养世外桃源。”平林村党支部书记黄梨峰说,该村按照“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将之融合到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中,效果良好。
敢烟屯村民李美暖家经营了一间贴着“AAAAA”级标签的农家旅馆。“我们老两口打理着旅馆的7间客房、1间小卖部和1家餐饮店,每月收入6000元以上。”李美暖说,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她家旅馆不时有操外地口音的顾客光顾。生意好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AAAAA”级是“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最高级别。和李美暖一样,敢烟屯有50 户农户开办了农家旅馆、农家乐等,助力乡村振兴。
“巴马县通过构建‘五个新机制’(动态严谨的信用信息归集新机制、科学开放的信用设置评级新机制、智能丰富的信用应用场景新机制、务实有效的信用政策支持新机制、长效常态的信用宣传工作新机制),深化‘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斐然。”巴马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莫锋介绍,巴马县的工作经验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该县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
此外,巴马县还携手中国银联广西分公司,探索出“信用积分+银联消费券”的积分制管理新模式。将参与“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且被评为A级以上(含)的信用户的信用分兑换成银联消费券,在全县使用银联二维码的商户和公交车进行支付核销,极大简化积分兑换流程。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县57个村进行试点,共发放消费券约15万元,惠及3500多户信用户,有效推动和谐乡村北建共治共享。
“五治融合”赋能基层治理
“‘五治融合’好处多,政治自治编成歌;法治德治也重要,智治乡村新生活……”在寿乡文化广场,各族群众聚在一起对唱山歌,喜迎八方来客。
该县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统筹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三官一律”进村屯,推广“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社会治理模式,保障民族和睦、人民安居乐业。
“统一宴席标准、操办规模、礼金上限、监督管理……”今年4月25日晚,在巴马县“践行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村民座谈会龙田村专场上,村民们积极为村“两委”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提出建议。
“燕洞镇以五弄片龙甲、交乐、龙凤、龙田、同合5个村为试点,积极探索‘五村六联’(党建联抓、产业联营、文化联办、环境联治、治安联防、信用联建)党建工作模式。”燕洞镇党委书记潘向阳说,全镇打造五弄片乡风文明示范带,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开展移风易俗工作。
燕洞镇在各村屯推行统一宴席操办规模和标准、随礼上限、服务队伍、监督管理模式,促使红白喜事随礼标准大幅降低,酒席数量大幅下降,白事不收礼金成为共识,群众人情负担明显减轻。扎实开展“三清三拆”“三微改造”工作。探索推行“户分类—屯收一村运一片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和烟尘污染问题。群众环保意识增强,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减少,村屯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整洁。在治安工作的重点屯、中心户设立警务联络点,建立健全联防组织网络。片区各村先后获得“自治区和谐村屯”“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河池市依法治市先进村”等荣誉称号。(何可寒 罗朝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