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精准监督护航产业园变致富园

日前,宾阳县新桥镇纪委工作人员走进新桥镇大罗村小五金产业园内,一家五金加工企业的工人们正在按流程对原材料进行压延、切割、打磨;厂区门口,数台挂着外地牌照的运输车正在装卸区等候。
“产业园已有17家企业入驻,大到农机配件、小到工艺小品都能生产,产品远销海内外。”大罗村党总支书记蒙绍迪向走访的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道。
此前,该镇纪委工作人员到大罗村调研监督时了解到,该村是宾阳乃至区内外远近闻名的五金专业村,长期以小五金制造家庭作坊为主,产品零乱分散,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特别是传统作坊式生产的产品逐渐被市场淘汰,全村经济陷入萧条。
了解情况后,该镇纪委工作人员迅速将情况汇总向新桥镇党委反馈,督促该镇根据当地手工业发达、工业基础较好等实际,积极探索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打造村级产业园。
“为突破乡村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用地瓶颈,我们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落实项目前期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定村级产业园发展方向,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将村庄闲置土地和空心村土地重新收归村集体统一管理,发展村级经济产业园。”新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韦世军说道。
如今,在高效监督护航下,大罗村已经发展到能生产制造铁皮外贸工艺品、大型路政标志设施、全屋定制家具、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精品牌手表等市场更广阔、应用更广泛、产品更高级、品牌更高端的产业园区,生产技术和产品市场发生了转变,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
今年来,宾阳县纪委监委持续完善基层监督体系,统筹县、镇纪委监督力量,深入田间地头、产业现场,走访涉农职能部门,紧盯关键环节。围绕产业基地建设、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带动以及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了解产业政策落实情况、涉农职能部门履职情况,以及县、镇、村三级干部担当作为情况,助推特色农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打破传统监督方式的局限,发挥群众监督力量。该县纪委监委构建“县纪委监委+镇纪委+村级监督员”的多层次监督网络,依托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网上监督平台,广泛收集社情民意,进一步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推动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共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检查41次,反馈整改问题55个,督促完善制度建设10余项。(廖伟均、龙国友)
来源:宾阳县纪委监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