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南宁人大实践
长塘镇定西村:产业振兴百姓富 代表履职结硕果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在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多个种植基地里,一串串晶亮圆润的葡萄、一茬茬绿油油的豇豆角挂满枝头,绘就一幅生机盎然的夏日丰收图。
近年来,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在定西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定西村实践基地”)的指导和帮助下,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沃柑、葡萄、甜瓜、释迦、百香果、火龙果等特色产业,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彩。
葡萄喜获丰收,工人采摘忙。谭焯元摄
发挥所学所长 贡献产业发展“金点子”
过去,长塘镇定西村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村民收入较低。定西村实践基地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广西农科院的科研人员试验种植甜瓜取得不错的收成,定西村实践基地便积极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决定在定西村引种广西农科院“丰蜜二号”甜瓜,带领农户们打造“甜蜜事业”。
起初,不少农户思想上有顾虑,担心技术、销路等问题。于是,人大代表们和村干部一起组织成立了“青之秀”甜瓜合作社,探索以“实践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模式,重点解决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等问题,农户们这才纷纷参与进来。
大家拧成了一股绳,推动定西村甜瓜种植从一开始的6亩不到20个大棚的规模,发展到如今200亩600多个大棚,甜瓜产业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农户查看甜瓜生长情况。谭焯元摄
“我们举办过几届甜瓜节,络绎不绝的商贩到我们定西村采购甜瓜,现在我们的甜瓜销售供不应求。”定西村实践基地主任曾艳表示,除了“青之秀”甜瓜合作社,定西村还有桂福春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门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仙菇果园专业合作社等,通过人大代表联系企业促进联农助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的农业种植方式,人大代表常态化深入结对联系企业(合作社)开展调研、走访,了解农业生产、企业经营情况,助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强化基地引领 打造技能培训“充电站”
“甜蜜事业”做起来了,定西村实践基地的人大代表们又开始探索新路子,带领农户钻研葡萄、沃柑、释迦等瓜果种植,带动农户发展种植葡萄80户、释迦6户等。
眼下正值葡萄种植的疏果期,在定西村的双季葡萄种植基地里,人大代表黄增念正在将自己种植葡萄的疏果经验手把手分享给种植户。
疏果对于葡萄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决定葡萄穗形是否美观,颗粒大小,着色度好差,是影响葡萄品质关键时期,人大代表这份实打实的种植干货让种植户们受益匪浅。青秀区长塘镇葡萄种植户黄有慧说:“除了今天学习的疏果知识,平时的培训中我还学到了修剪枝条、打药、放肥料等,对我们种植葡萄起到了关键作用,让我们的葡萄种得更好。”
开展葡萄养护技术培训。谭焯元摄
据了解,定西村实践基地不仅积极组织种植户参加政府定期举办的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班,组织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家庭养殖、劳动技能等培训;还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代表能人作用,依托人大工作基层阵地、以代表小组为主体、利用现有资源创新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现场教学基地、研习基地,推动代表在强化履职尽责的同时,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开展产业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致富本领,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瓜果种植。
此外,定西村实践基地还先后联系职能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帮助南宁市香提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水肥一体化”系统,提升产业基地基础设施。
“以前我们都是人工挑水肥来淋,现在实施‘水肥一体化’以来,我们直接在水池吸过来,一个人就能做十几个人的工了,省了我们很多成本。”南宁市香提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有旗表示,通过“水肥一体化”的完善,不仅减少了很多人工成本,还增加了水果的品质,对葡萄种植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定西村共有各类水果种植面积8800亩,投产面积8400亩,预计产量1.687万吨,产值11976万元,培育了“沃帅兄弟”沃柑、“煌龙”火龙果、“青之秀”甜瓜等品牌,西西果园被评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县级示范区。
架起企业和群众“连心桥”
走进长塘镇定西村蔬菜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豇豆角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收获新一茬的豇豆角。
为了让产业在定西村落地生根,定西村实践基地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奖补资金,推进仲豆、团岩坡等农村道路硬化、机耕路改造工程,帮助企业、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解决道路运输、行路难等问题,截至目前,以定西村为核心的周边重点村土地流转率达60%以上,累计引进6家现代农业企业,成立农业合作社4个。
“我们公司来到南宁市定西村发展,得到了人大代表的大力帮助,土地流转了,我们的施工进度也快了,人工、人员招聘也及时,现在我们这里已经建了16个棚。”定西村豆角种植基地负责人杨滢晟表示。
企业的入驻不仅让农户有稳定的租金收入,还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我在基地这里打工一天赚120元,每月收入有3600元,加上我家一亩多地一年租金是1500元,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离家近也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青秀区长塘镇定西村团岩坡村民黄兰英高兴地说。
采摘豇豆角。人民网 冯肖慧摄
长塘镇人大代表潘燕春表示,实践基地组织代表,一方面主动对接外地老板,了解企业需求,帮助流转土地、发展大棚经济,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还要留得久;另一方面联系对接农户,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讲政策、拉家常、算收益、比效益,架起了企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瓜果飘香,“丰”景独好。在定西村实践基地的推动和人大代表的努力下,定西村这片昔日仅以分散种植甘蔗、玉米、花生、木薯等传统产业的土地变成了座座立体田园,农村实现了产业升级,群众种植经营技术、生产生活条件和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变。
下一步,定西村实践基地将持续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着力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实践基地“大门常开、代表常驻、选民常来、活动常有”成为常态,为加快打造都市近郊田园小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长塘篇章贡献人大力量。(冯肖慧 黎承闯 彭秀华 实习生莫菲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