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村规民约激发移风易俗新活力

“考上大学可喜可贺,但不一定要大操大办,既费钱又费精力。”日前,宾阳县邹圩镇同仁村委文化专管员吴静耐心向高考考生家长倡导文明庆贺升学。
“以前高考录取后,家长们都会摆升学宴,自从制定了村规民约后,酒席少了、人情轻了,省心又省事。”邹圩镇同仁村党支部书记黄善华说,为了扭转不良风气,同仁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要求党员、村干部带头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今年以来,该村劝阻操办红白喜事10起,为村民节约经费30万余元。
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村(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为了让完善后的村规民约符合实际、可操作、有实效,邹圩镇镇、村工作组和红白理事会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内容,制定了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教、人居环境等8“要”、8“不要”内容涉及红白喜事“9个统一”的村规民约,着力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近年来,宾阳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镇纪委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前哨”监督作用,对乡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及时掌握红白理事会工作开展、村规民约制定执行等情况。目前,全县237个行政村(社区)全部按程序选举产生了红白理事会,对红白事明确规范,做到跟踪监督服务一条龙。经过集中整治、积极引导,曾经好面子、比阔气的“旧民俗”,被勤俭节约的“新风气”所取代。
此外,该县纪委监委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要时间节点,县、镇、村同向发力,对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情况从严监督,以优良党风政风带社风促民风。同时,用好“软办法”激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全县各村组把良好习俗写进村规民约,通过开展“文化惠民廉润人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既关乎党风政风民风,也关乎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将继续推进移风易俗与清廉乡村建设相结合,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以风俗之变破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植根内心。”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廖伟均)
来源:宾阳县纪委监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