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灵渠古韵 重绽芳华

——“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灵渠续写新篇章

2024年07月15日16:19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灵渠铧嘴。王国楚摄
灵渠铧嘴。王国楚摄

“我们是清华附中高一的学生,来自北京。”7月10日,灵渠博物院迎来一批北京的研学队伍,展馆内热闹非凡,他们在讲解员们的带领下,揭开灵渠的神秘面纱,从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和价值弘扬方面了解灵渠的独特魅力,灵渠在新时代背景下,越发绽放夺目光彩。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广西兴安县灵渠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已有2200余年历史,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近年来,兴安县以灵渠申遗为重点,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传承文化,开辟灵渠人文与生态融合新路径,不断带动灵渠周边环境、经济、文化升级发展,努力让灵渠成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守护为先,唤醒灵渠千年历史记忆

兴安县注重灵渠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考量。把灵渠保护提升工作融入“两个保护”专项监督,成立兴安县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大队和灵渠景区生态环境巡回法庭,为保护灵渠筑牢法律保护屏障。

通过完善制度来提升和加强保护力度。近年来,该县完成了灵渠重要节点及部分支流河道综合治理;实施雨污分流,推广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提升村屯处理生活污水能力,全面打通灵渠支流“毛细血管”;推进上桂峡水库扩容工程建设,有效解决灵渠枯水期补水难题,维护灵渠良好水域环境;灵渠国家考核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优良率100%,实现了灵渠沿线生态、生活、生产和谐共生,兴安县连续七年在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获得全市第一。

同时,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兴安县建立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对灵渠周边遗址遗存实行“点对点”保护,赓续传承历史文脉。完成灵渠博物院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古严关摩崖石刻保护项目,整理严关窑文物5000余件。精细修缮大小天平、铧嘴等遗址遗迹;实施灵渠(南渠南陡至大湾陡段)修缮工程及沿岸古碑、石刻、古桥等遗存保护修缮。大力推进秦城遗址(通济城)考古发掘,有序开展灵渠北陡考古试掘,实现灵渠原真性保护。

传承为魂,融合文旅共绘灵渠千年风华

2023年,兴安县围绕灵渠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标,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高标准和具体要求,成立了兴安灵渠旅游景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拟定了《兴安灵渠旅游景区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深度挖掘灵渠的主题文化IP,加快旅游项目和灵渠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科研价值,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全面提高灵渠景区的旅游服务品质与旅游品牌影响力;对灵渠景区基础设施实施改造升级,实施石板路面修复、灯光亮化、绿化美化等工程,推进灵渠秦文化广场、四贤祠等改造提升,各项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旅游业态充实更新。灵渠成为广西唯一上榜2023年度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为进一步激活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该县积极构建“大灵渠”发展格局,全面升级两岸文旅生态,接续实施灵渠两岸绿化花化、田园风光提升工程及村屯风貌改造和田园文旅综合建设,建成陡江古韵、灵渠秦风等田园综合体;灵渠沿岸连点成线、串珠成链,马头山、江西坪等沿岸20余个精品村庄成为美丽宜居乡村,开发水利工程科普游等研学产品,推进灵渠景区及水街、灵渠夜景提升,不断推出富有特色的“灵渠人家”精品线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推出米粉文化节、葡萄节、杜鹃花节等节庆活动及特色活动,不断增强灵渠的引流能力,形成兴安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底色。据了解,2024年一季度兴安共接待游客155.12万人次,旅游消费15.98亿元,“大灵渠”旅游活力不断彰显。

而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该县以文化为魂、旅游为翼,精心打造灵渠“一部剧、一部片、一台戏、一本书”四个一工程,全方位、多维度展示和彰显灵渠深厚的文化自信,绘制出一幅文旅融合、交相辉映的亮丽名片;举办灵渠文化论坛、灵渠古运河马拉松赛、灵渠研讨会、灵渠大讲坛等系列主题活动;拍摄《从灵渠到平陆运河》《广西故事》等纪录片和旅游片数十部;通过主流媒体宣传灵渠专题数百篇(次);先后创排《史禄传奇》《灵渠忠魂》等歌舞剧,不断发挥灵渠品牌效应,演绎好世界级的“桂林故事”,多维度展示品牌名片。

发展为本,绘就新时代灿烂华章

“灵渠文学作品集《漫步灵渠 品读兴安》出版发行了。”7月11日,灵渠价值研究组传来好消息。《灵渠开凿及历代兴衰史料》也已经形成初稿,启动编撰《秦汉时期兴安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一书,举办“灵渠大讲堂”第三期,灵渠价值研究和价值弘扬在原基础上实现新提升。不仅如此,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与灵渠博物院等成立广西运河研究院,为灵渠运河文化阐释提供学术支撑。进一步从水利水运、文化、民族融合等多方面阐释灵渠的世界级价值,开展4个重点课题研究完成结题。此外,出版《灵渠》《灵渠轶事》《灵渠石刻》《童话灵渠》等灵渠文化系列书籍和《灵渠研究》《文史春秋》灵渠专刊,多维度阐释灵渠价值。

灵渠于2006年、2012年两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23年灵渠申遗纳入国务院批复的《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新一轮申遗预备名录申报,灵渠以广西排名第一被推荐到国家文物局,编制完成《灵渠保护规划》《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灵渠保护与管理规划》等申遗必备材料,加快了灵渠申遗步伐。

随着灵渠在国际舞台上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增强,其独特价值与文化底蕴赢得了全球瞩目。2023年世界运河大会研讨会暨灵渠论坛的成功举办,2026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的获得,灵渠价值、经验在2023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世界运河大会研讨会、世界运河古镇创新发展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波兰世界运河大会等重要场合,得到了广泛分享与高度评价。在万众期待中,2024年灵渠论坛即将在兴安县举办,届时国内外嘉宾和专家学者将围绕水运文化的历史与未来主题进行深度探讨和交流,这标志着灵渠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迈入崭新阶段。

如今,灵渠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正迎来最好时期,已成为兴安、桂林、广西儿女的一份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随着2024年灵渠论坛的临近,兴安县已整装待发,将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最周密的准备,紧握灵渠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名片”的重大机遇,坚持不懈把灵渠保护提升和利用工作抓好抓实的同时,迎接这场文化盛宴的到来,传承好灵渠文化,讲好灵渠故事,让世界再次见证灵渠的非凡魅力与无限可能,让千年灵渠焕发新活力,展现璀璨光彩。(邓桂荣、经宇瑛)

灵渠南渠美景。王国楚摄
灵渠南渠美景。王国楚摄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