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中华小学:“四廉”筑牢和美中华清廉建设

近年来,桂林市中华小学秉持“以和聚力 以廉润美”理念,深耕“和美向党 立德树人”党建品牌内涵,以“1+X”模式全面推进清廉学校与家庭、景区、乡村、机关、企业、社区等清廉单元融合共建,汇聚多元育人合力,点亮“廉魂、廉规、廉行、廉宣”四盏灯,共筑和美中华清廉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点亮“廉魂航向灯”
与“清风家庭”融合,携手清廉教育。学校以名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抓手,将清廉家风建设纳入“三会一课”,通过书记上党课、党日活动、读书会开展理论学习、专题培训、警示教育,以党员干部廉政家访、家属廉洁谈话等形式打破“八小时内外”监督壁垒,促进教师律己齐家。同时,发挥全国家长示范校优势,建设“和衷家长”四大课程,以“三级四团六员”构架开展家校共育“六联动”,其中,“清廉家风伴成长”培训、“爸爸妈妈开讲啦”清风课堂、“搜寻清廉家风‘传家宝’”大思政课广受好评。两年来,向教师、学生、家长发放清廉倡议书7000份,开展家风宣讲30次,廉政家访50次,家长开讲560课时,评选清廉教师22人、诚信少年66人、“勤廉家庭”33组,树立家庭助廉典范。
与“红廉景区”融合,培育清廉信仰。与本地景区联合打造了一条“红廉文化+人文景观”研学路线:桂花公社党史馆→八路军办事处→仰止亭·中山塔·廉泉→状元廊→岳飞纪念碑→桂海碑林。依托重要纪念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木龙书院等地开展信仰教育。构建“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清廉教育机制。
与“模范乡村”融合,探寻清廉源泉。深挖本土清廉家风资源,到灵川江头百年清官村、临桂陈宏谋宗祠等地感受“修身勤俭民本公廉”思想。通过“五润”课程引导学生寻访家乡清廉模范与故事。以好家风正党风促校风淳师风育学风。
完善管理运行,点亮“廉规照明灯”
与“机关单位”融合,守护清廉底线。联合公安、部队等单位,将廉政思想、法治精神与安全教育落实到学校管理、育人全过程,开展讲座、演练50多场,打造出“模拟法庭”“少年军校”等德育品牌,为平安校园提供保障。
与“优秀企业”融合,赋能清廉发展。通过“行走的课堂”等形式到桂花公社、禾记农庄、福达工业园研学,了解企业清廉文化,体验行业劳动过程。同时,学校成立清廉专项工作组,与相关部门、企业交流合作,修订章程216条,排查廉政风险点30个,制定防范措施64项,以高效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
优化队伍建设,点亮“廉行长明灯”
与“共建友邻”融合,提升清廉质量。与辖区东华、解东等社区廉洁共建,参与联席会议、社区党课和党日活动15次。邀请“五老宣讲团”等各领域模范、专家到学校授课10次。
与“服务社区”融合,践行清廉使命。将党员“双报到”与学校“五岗五照亮”“红扣子”工程相结合,以党建带团建促队建,为民办实事,举行清扫、植树、宣讲好家风等活动100多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与志愿服务队的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文化品牌,点亮“廉宣聚光灯”
以“环境布局”浸润,营造清廉氛围。结合“三融四化五润”课题,优化家校社资源,构建校内“红色基因+传统文化+清廉元素”宣传阵地,包括清廉廊、红色基因园等十处打卡点,处处见廉,以境育人。
以“宣传交流”提升,建设清廉亮点。通过师生宣讲团送教上门,学校公众号清廉专栏、红领巾广播站讲述清廉故事、宣传清廉文化和特色做法。形成“五个四”清廉模式,打造出“跟着课本学清廉”“行走在山水间的清廉文化”“快闪宣讲”等特牌活动,积极协办市经验交流会,获市优秀案例奖,发表市级以上清廉相关报道30多篇。
学校将继续提升与各清廉单元融通共建的强大合力,通过理念共筑、资源共享、队伍共育、环境共营、品牌共树,织就“和合共生 廉联共美”的清廉建设新图景。(刘薇、李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