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博物馆力量”助创文化旅游强区

2024年07月01日16:54 | 来源:《当代广西》
小字号

  博物馆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记录着当地历史发展进程,反映了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变迁,对塑造和提升地方形象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不断融合,广西博物馆与时俱进,在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彰显“博物馆力量”。进入发展新阶段,广西博物馆应立足区情实际,通过推动非遗博物馆发展、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和推动博物馆进景区、下乡村等举措,不断创新发展方式,扩大博物馆辐射面,为文化旅游强区建设赋能添彩。

  凸显民族特色,推动非遗博物馆发展。博物馆是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研究、展览、传播、教育的机构。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博物馆工作对象也随之由“文物、标本”扩展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类博物馆(展览馆)应运而生。广西有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一向为人称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发展非遗类博物馆(展览馆),可以扬广西文化资源优势之长。2023年12月,广西首个大型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在北海市合浦县开馆,目前共有21个非遗传承保护单位或工作室入驻,涵盖贝雕、角雕、银雕、木雕、陶瓷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精品荟萃。下一步,广西有必要总结推广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掘本土非遗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非遗类博物馆(展览馆),为广西增添更多亮丽的文化地标。

  运用先进技术,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近年来,空前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博物馆活起来提供了有力抓手,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创新典范。广西目前也成功打造了“广旅·元境空间”、“寻迹之山海经·南宁站”光影展、清明上河图科技艺术沉浸特展、大美武宣沉浸式数字绘卷等智慧文旅项目,形成良好反响。全区各地博物馆要顺应时代潮流,敢于向科技要动能,积极运用AR、VR、裸眼3D等前沿技术,创新展陈形式,打造沉浸式场景,增设互动体验区,让静止的文物藏品动起来,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让广大观众在新奇有趣的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同时,结合丰富的文旅资源,通过数字化、沉浸式的表达,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加大文旅融合,推动博物馆进景区。博物馆是文化遗产汇集的宝库,是地方文化展示的橱窗,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广西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走进景区和产业聚集区,融入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刘三姐文化印象博物馆走进实景演艺景区,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升级发展赋能;桂花文化体验馆在桂花公社景区诞生,生动展示了桂花文化的独特魅力;柳州螺蛳粉博物馆在柳州螺蛳粉产业园问世,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螺蛳粉的前世今生。这些博物馆以“深接地气”的亲和力,俘获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心,聚集了人气热度,孕育了发展新动能,对当地旅游及相关产业升级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进入新阶段,广西要总结发展经验,深入推进“文化润景”“景区焕新”工程,选择一批客流量较大的重点景区,或挖掘或引进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一批景区博物馆(展示馆、体验馆),为景区注入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注入文化力量,推动博物馆下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乡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馆是文化下乡的重要力量,在文化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广西各大博物馆发挥自身优势,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乡村人才、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乡村产业转型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的白山村村史馆是“博物馆下乡”涌现的典型案例。白山村曾是国家级一类贫困村,经济文化发展一向滞后。2017年,对口帮扶单位广西民族博物馆以兴建村史馆为突破口,为白山村发展注入文化力量。2019年10月,白山村村史馆建成开馆,引得一拨又一拨村民前来参观。实践证明,村史馆给村民带来了文化自信,大家的精气神不一样了,致富奔小康的劲更足了,也更关心公共事务了。下一步,广西可以统筹全区博物馆力量,利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场地设施,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村级博物馆(村史馆),引导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油助力。(李志雄)

(责编:张芳、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