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发挥红色文化效能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近年来,玉林市党史部门紧紧围绕玉林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于用好用活玉林红色资源,从2023年起实施“城乡添红玉更美”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全市新增党史宣传点100个以上,让红色文化资源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增党史宣传点22个,改造提升原有党史教育基地40个,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文旅发展、促进乡村生态建设贡献了党史力量。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战斗堡垒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是引导党员领导干部领悟初心使命、提振发展信心的强大动能。近年来,玉林市各级党史部门不断巩固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大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基层党组织把红色文化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中,通过开展讲述党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辈事迹等,为基层党员补钙提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的基层党建引领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如,玉州区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对中共区委党史教育基地红色街区(包括陈子涛故居、朱锡昂烈士陵园、中共玉林中心县委旧址)进行升级改造,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红色打卡地。两年来共有2000多个基层党组织、1万多名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
玉州区“红色街区”——中共玉林中心县委旧址全景。中共玉林市委党史办公室供图
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滋养乡村文明新风
注重系统挖掘玉林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加强对革命人物史料和故事的搜集、整理、编撰与研究,深挖红色资源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以文育人,为新时代乡风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引领,为乡村建设提供榜样标杆,培育良好乡风、淳朴民风。通过开展党史宣传“六进”活动,开设“红色微课堂”“党史人讲党史”等宣讲学堂,利用玉林本土红色文化鲜活可感的实物和革命故事,对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红色教育,弘扬传承红色精神。两年来,全市党史部门共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党组织、党史教育基地、学校等开展了180多场宣教活动。如,兴业县葵联榜山村依托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兵马第),探索“课堂+基地”的教学模式,活跃着一批由学生和年轻党员干部组成的“红色小蜜蜂”,着力宣传红色精神,打造积极向上的乡风、淳朴善良的民风、尊长有序的家风。
玉林市委党史办公室宣讲团到陆川县实验中学宣讲党史。中共玉林市委党史办公室供图
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文旅发展
立足玉林得天独厚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突出“文旅融合”,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统筹发展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等各类旅游资源,开创“红色+”新模式,打造“红色+生态农业”“红色+研学”“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模式,开发红色研学线路,打造地标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等旅游衍生产品,并使之与文化创意、观光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精心培育红色文旅产业新业态,不断擦亮玉林文旅品牌。如,福绵区樟木镇罗冲村依托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模式,2023年以来,吸引前来打卡以及开展活动人数达3万多人次。
白花江边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文轩码头。中共玉林市委党史办公室供图
加强革命遗址保护,促进乡村生态兴农
对革命遗址开展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全市现存革命遗址遗迹的现状,健全完善红色资源信息资料库。玉林现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近300处,建设有党史宣传展陈的遗址遗迹约40余处。同时,注重多元化利用,通过红色文化与生态融合发展的思路,进一步促发展、护生态、助振兴。如,容县石寨镇聚焦红色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融合丰富的绿色资源,打造“丹霞红”党建示范带和白花江乡村振兴示范带,2023年石寨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82万元,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和农民增收致富双赢。(钟坚、杨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