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港北区推行“契约化”共建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2024年05月23日10:19 |
小字号

“我们社区之前的办公场所很简陋,由于场所改造各项建设开销大,社区办公经费紧张,单靠社区自身根本没办法改善。多亏了契约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忙协调了1000多平方米的场所无偿给社区使用,现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貌焕然一新,社区群众办事也非常方便!”看着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贵港市港北区西江街道石羊塘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锐华由衷感慨道。这是贵港市港北区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港北区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模式,打破行政隶属壁垒,以推进组织共建、队伍共育、活动共办、治理共管、事务共商、服务共抓、资源共享、发展共促“8个共”为重点,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行业、领域党组织党建融合互促,有效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加大资源整合,梳理项目“签约”。“很多单位虽然在同一个社区辖区内办公,但由于彼此之间互不隶属、关联,对接沟通很少,久而久之便‘各自为政’。通过搭建‘契约化’共建平台,用‘一纸契约’把驻区单位慢慢从‘局外人’变成‘自家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港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莫海华说道。

该区由社区建立驻区单位数据库,联合驻区单位召开城市党建“契约化”共建“商谈会”,围绕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清廉社区建设、基层资源整合、帮扶困难群体以及强化基层治理等方面展开商洽,签订《城市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协议书》。聚焦共建双方的融合点,充分利用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详细制订需求、资源、项目、责任“四项清单”,推出一批群众有需求、党群能参与、部门能解决的民生实事项目,涵盖经济、教育、环境、治安等方面。今年以来,该区已有151个驻区单位党组织与35个城市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梳理形成需求清单720项、资源清单705项、项目清单390项、责任清单260项。

聚焦治理提效,共建协作“履约”。“过去,社区开展活动比较单一、频率也不高,自从共建单位参与了进来,今年前前后后搞了几十场活动,包括走访慰问、健康义诊、捐资助困、普惠服务、文体活动等等,真的很用心,让我感受到了社区服务品质的提升。”贵港市港北区布山街道港宁社区居民李梅谈起共建活动,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

贵港市港北区积极发挥城市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机制作用,凝聚共建单位、“双报到”党员、网格员、居民代表、志愿者队伍等多方力量,按照群众“点单”、党组织“下单”、共建单位“接单”方式,常态化开展“组团式”“订单式”“一站式”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来,8700多名党员已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4600多名党员领办微心愿,组建志愿服务队88支,开展各类政策宣传、心理辅导、公益讲座、趣味竞赛等300场次,参与治安联防、矛盾调解、垃圾分类、反诈宣传等治理服务活动12500余人次,惠及居民群众68000多人。

强化制度建设,定期考核“评约”。“‘契约’签订后关键还得看落实,每个季度由驻区单位牵头召开1次会议、举办1次活动,定期公示清单任务完成情况,未完成的进行‘账单式’挂牌销号,确保清单事项全部落实、取得实效。”贵港市港北区布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黄益秀介绍。

该区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制度,下设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社区公益、文化体育、经济服务等6个专委,各驻区单位按照工作性质加入专委建设。街道按实际商派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联建员,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驻社区共建联建员”季度例会制度,集中攻坚,研究解决社区内的疑难杂症。推行驻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城市党建“契约化”共建纪实档案工作制,严格督促驻区单位执行“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年底按照“签约单位自评、社区党组织评议、街道党工委总评、区委组织部复核”程序,科学化、精准化考评,实现“契约化”共建的常态化运行。(覃柏越 梁晓敏)

来源:贵港市委组织部

(责编:许荩文、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