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群众

——靖西市新甲乡多甲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科

2024年04月15日11:15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一提起陈科,在靖西市新甲乡多甲村的可谓家喻户晓,特别是脱贫户们都交口称赞,夸他是能办实事、办好事,把工作做到家的好书记。陈科是广西烟草专卖局选派到多甲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上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村13个自然屯,走访了636户农户,查看了2164亩耕地,做到村情、民情了然于心。

陈科在养牛场喂牛。冯俊杰摄

陈科在养牛场喂牛。冯俊杰摄

兴产业、振乡村,针对多甲村荒坡山地多和劳动力少的特点,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陈科积极引导农户养牲畜、种佛手瓜苗、药材等特色产业。采取“党建+企业帮扶+合作社+能人+农户”的模式,着力推进肉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发挥村集体领头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户发展种草养殖育肥牛,牛存栏量达2000余头;同时依托群众淳朴勤劳优势,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3+1”特色产业优惠政策,采取“致富能人+基地+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柑橘、桑蚕、优质稻、油茶、养猪等产业,拓宽农户劳动岗位和增收渠道,联农带农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不管是单芽还是双芽,芽一定要插到土里,株距控制在60公分,像这种有芽的最好是斜插种植……”在多甲村牧草种植基地里,陈科耐心地指导农户培育牧草苗。陈科以肉牛养殖产业链上游为突破口,锚定饲草的大量需求,多次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号召群众种植牧草,探索“以养带种、以种供养”的产业发展模式,将脱贫群众和监测户纳入肉牛产业发展的利益链条上来,促进脱贫增收。目前,该村种植牧草200余亩,肉牛产业走上种养结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陈科在帮助群众移栽烟苗。冯俊杰摄

陈科在帮助群众移栽烟苗。冯俊杰摄

走进多甲村爱心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充当起“收银员”的陈科一边引导群众挑选兑换物品,一边认真核对积分台账记录。“我们村脱贫攻坚任务虽已如期完成,但乡村有效治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多甲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暖说,第一书记驻村后,经过大量学习交流、调查研究和反复检验,去年中旬正式实行积分制,打造“爱心超市”,把兑换商品与乡村治理工作相结合,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环境卫生整治、关爱邻里、敬老爱亲等活动。

“目前,全村约有350名群众参与到积分管理项目中,开展‘环境整治行动’上百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累计兑换积分2480分,兑换物品112件。”陈科介绍。在积分制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村庄环境变得整洁有序,“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等意识在群众间良性传播,逐步建立起村民共参共建社会治理新体系。多甲村于2023年被评为百色市乡村治理示范村。

陈科向群众了解红白喜事操办情况。冯俊杰摄

陈科向群众了解红白喜事操办情况。冯俊杰摄

“以前村里办红白喜事,一次需屠宰几头猪,铺张浪费严重,有的家庭还为此背上沉重债务,导致了返贫现象发生。”村民阳世伙在与陈科交谈中说道。为有效破解过去群众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问题,陈科牵头成立多甲村红白理事会,推行农村党员家庭、模范户“挂牌亮户”,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深化移风易俗示范村建设专项行动,将村规民约制定成通俗易懂的6条。每每村里操办红白喜事,陈科都会联合村红白理事会介入,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如今,“人情”减负成了群众心中的文明新风尚,这是多甲村推动移风易俗的喜人成果。

打井作业现场。冯俊杰摄

打井作业现场。冯俊杰摄

多甲村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属岩溶山原地貌,山多地少,季节性缺水严重,多甲村弄月屯用水极度紧张。陈科同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一起,经多次勘察地形、多方征求意见,寻找到了水源,并积极向后援单位申报,很快得到了后援单位自治区烟草局的支持,捐赠了打井取水资金11.5万元。伴随着打井机械的轰鸣声,满山的石头缝里,终于引出了“致富水、幸福水”,解决了弄月屯85户人多年的畜饮水问题,群众欣喜不已,将这个井称之为“感恩井”。(翟汝萍 冯俊杰 李钊文)

(责编:陈露露、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