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新南方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

北流市举办诗集《兰卡威一日》电影《李明瑞》荣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座谈会

2024年03月16日13:48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北流市举办诗集《兰卡威一日》电影《李明瑞》荣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座谈会。刘军摄

“新南方是如此的独特,如此的受关注,它不仅仅涉及文学,还有电影、音乐、美术等,可以说,无论是诗集《兰卡威一日》,还是电影《李明瑞》,都是一个新南方创作的优秀范本。”3月12日,北流市委宣传部、北流市文联举办北流市庆祝诗集《兰卡威一日》电影《李明瑞》荣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座谈会,《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曾攀如是说。

近日,第十一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北流诗人谢夷珊的诗集《兰卡威一日》和电影《李明瑞》分别入选文学类、电影类获奖名单。北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小凤在座谈会上对谢夷珊诗集《兰卡威一日》和电影《李明瑞》荣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出席这次会议的北流文化艺术界朋友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虚心向名家请教学习,不断拓展文学观念和文学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努力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让北流文化能够在广西、在全国更加立体、高大。

诗集《兰卡威一日》洞开了一扇大门

在《兰卡威一日》中,谢夷珊以一种兼具地方精神和世界观念的“在地全球”意识,将南方经验由广西城镇,推广至东南亚国家。凭借对海外风景和本土景观的经验融通,再造了一个诗性的海洋文明与人类情感空间。

诗集《兰卡威一日》封面。百花文艺出版社供图

作为最早刊发谢夷珊作品的编辑之一,广西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潘大林一直关注着谢夷珊的创作。对于诗集《兰卡威一日》,潘大林表示,“有浓烈的异域感,开拓出了一片广阔的空间。”诗集中的“河里的鱼虾没国籍,只有故乡”,让他非常感动。这让他想到他那些百多年前漂泊于海外的亲人。他称,在某种程度上,这本诗集记录了他祖辈勇闯南洋的历史。另外,诗集也给了喜欢文学创作的后来者极大的启发,即要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开拓自己的领域,勇敢的用自己的双脚走出去,用双眼望过去,用自己的笔写出来,获得更广宽的表达空间。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朱山坡认为,《兰卡威一日》是广西诗人写南方题材写海洋题材不可多得的一部作品,也是谢夷珊最优秀的作品。作为谢夷珊创作的见证者,他称谢夷珊是“专业写作40年”,一直坚持,一直在寻求转变。他说,很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写写就不见了,“死于没新的作品”。而谢夷珊这些年不断在转身,而每一次转身都像脱胎换骨一样。

曾攀表示,《兰卡威一日》让他眼前一亮。他认为,必须把谢夷珊的诗集和谢夷珊的创作放到整个世界文学中,尤其是整个亚洲、整个东南亚的文学中去探索。他称,“关于新南方的写作,关于如何拓宽诗学的叙事、美学的视野,谢夷珊可以说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表率,《兰卡威一日》堪称一个在新南方写作的一个非常优秀的范本。”他说,《兰卡威一日》实际上洞开了一扇大门,让更多人可以沿着这个延长线往前走,因为里面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它也给了人们新的指引,那就是要真正回到文化的本原,真正理解所在的地方,真正理解我们的南方,让南方像一个触角一样,不断地往远处伸延,而不是只回到南方这么小的一个区域里面,“我们的美学、触觉,我们的思维,不能仅仅在南方,还应有更广宽的视野。”同时,曾攀也认为,《兰卡威一日》抒情的地方有点过滥,他认为抒情性的东西可以稍稍减弱,加进思想性的东西,让能够冲击人思想的东西得到加强。

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国栋说,诗集《兰卡威一日》是一个以文学地理为坐标去精心刻画的一幅长卷。《南方文坛》编辑谭萃颖认为,《兰卡威一日》选材的眼光独到,读起来字字入心,是玉林乃至广西文坛的一个重要收获。本土诗人陈琦表示,谢夷珊的诗集《兰卡威一日》是他坚持创作的一个必然结果。他称赞谢夷珊在创作上,一直坚持自己的情感方式、语言方式和表达方式。而且在坚持中,把自己的风格坚持到了极致。本土诗人琬琦表示,从《兰卡威一日》可以看到,“谢夷珊的创作很苦、很孤独,也很享受。”而堪称谢夷珊“战友”的诗人吉小吉、梁晓阳、湖南锈才都纷纷表示,“《兰卡威一日》,让人看到了谢夷珊在诗歌创作上的突破。”

对于来自各方的赞誉,谢夷珊称,自己取得今天的成绩,跟诗坛上的各位同道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当遇到创作上的困境时,总能得到同道的鼓励与帮助。而近年来,在创作上还得到了北流市委宣传部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电影创作上,如何把革命资源激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曾攀看来,电影《李明瑞》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在电影创作方面上,革命资源如何重新激发出来。他说,像李明瑞这个革命先辈的形象,如何的推陈出新,如何重新激发革命资源的活力,它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范本。

电影《李明瑞》海报。出品方供图

肖国栋说,这是一部让他深感震撼的电影。前一段时间,他们单位在北流举行团建活动,他在北流的革命展览馆很认真地看了关于李明瑞的故事,深受感动。他说,这个题材在玉林师范学院曾经排过一个舞台剧和音乐剧,反响不错,也进行了多场演出。他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

陈琦作为北流本土人,对李明瑞的事迹了然于胸。他认为,这部电影能够把一个党史人物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成功打造出这部电影,还获得了铜鼓奖,可喜可贺。同时,北流市能够同时斩获两项铜鼓奖,是北流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对本土艺术创作大力支持的一个必然结果。

李明瑞的曾孙李开明在谈到这部电影时,数度哽咽。他觉得这部电影完整地展示了李明瑞参加革命的整个历程,内心“深受触动”。他称,他全程参与了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感觉像跟着自己的祖辈参加了一次革命一样,心灵受到了洗礼。他同时表示,是北流的爱心企业家合力“把李明瑞搬上了影幕”,这几位爱心企业家在获悉要拍摄李明瑞的电影后,从财力上进行大力支持,让李明瑞的事迹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他也对北流市委、市政府表示感谢,他说,在拍摄的过程中,北流市委、市政府专门派出宣传组进行协助,同时还帮助解决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在人力物力上全力支持,堪称摄影组的“后勤部队”。不过,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因为诸多原因,北流本地的古迹、景点几乎没有在影片中出现。他说,如果以后有机会再拍李明瑞的电影或电视,希望能在北流本土拍摄,让更多人了解北流的人文和历史,因为这里是李明瑞的家乡。(伍迁 王耀前)

(责编:伍迁、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