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庆区:以试点打造推动改革集成落地见效

近年来,南宁市良庆区聚焦改革重点难点,结合本城区优势特色,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步骤,结合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坡)创建,以“发挥最大优势、实现最大收益、惠及最多百姓”为目标,强化机制创新,聚焦特色产业,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兴村强区,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良庆区党委和政府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等常态化研究部署、推进落实乡村振兴体系改革集成工作。调整充实城区党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领导小组实行“四组长”制,指挥部下设1个办公室和15个专责小组,建立乡村振兴试点定期报送进度等工作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2023年创新开展乡村振兴“线上+线下”培训学习,邀请相关行业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培训辅导,通过线上对《村集体经济政策解读》《良庆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要点解读》《政策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政策简介与案例介绍》等24课时内容的学习,开阔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视野,提升改革工作成效。
2023年良庆区印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推进那陈镇邕乐村试点延包工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平台管理建设,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5000亩。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全面启动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完成挂牌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1家,扶持培育示范合作社25家、合作社品牌联合社2家,打造农民合作社示范样板2家,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统筹各级扶持资金,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投入,对14个村进行扶持,涉及扶持资金280万元。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党建引领·能人领办”集体经济项目试点,探索推广“强村公司”运营模式,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公司3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36万元,2023年城区6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村42个、20万元以上村17个,50万元以上村8个,提前完成南宁市下达任务目标,获南宁市通报表扬。
近年来,良庆区以那陈镇邕乐村、和平村为试点,逐步扩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实践范围,建立健全“微网格+三建六共”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解决在萌芽状态,走出了通过自然坡“微治理”撬动行政村“大治理”的乡村治理模式。围绕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以自然坡为基本单元建立末梢治理网格,下移党的工作重心、下移村民自治单元、下移农村公共服务;搭建自然坡“一部(组)三会”党群组织架构,以党建为引领、以群建为纽带、以社建为依托,通过强党建、带群建、促社建“三建联创”;强化发挥政治为纲、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智治为用的联动融合、共同发力,构建形成自然坡乡村治理“多级联动共推”“多方协同共建”“多层对话共商”“多元主体共治”“多维发力共管”“多样资源共享”的“六共并行”工作格局,进一步实现自然坡事务管理自主化、规范化。截至目前,良庆区62个村(社区)全面推行“一组(部)三会三公开”和“四议两公开”机制,搭建村级民主议事平台,深入推广“三建六共”党群互动乡村治理模式,乡村治理成效明显。
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畜禽肉类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扎实开展耕地撂荒治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2023年良庆区现代设施蔬菜示范区项目落地开工,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基地、大塘镇燕窝果精品示范园等设施农业项目建成投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鸿燕东盟种业研发展示园研发培育新品种10个,开展中国东盟农作物品种园项目建设用地、农用地的征用流转、项目可研等前期工作。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成功引进广西尔吉农牧、万大农业、中农格瑞等公司落户,澳洲坚果产业园提档升级为四星级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累计创建并通过认定农业产业示范区(园、点)91个。做优做强“良庆良品”,良庆沃柑走出国门外销东南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陈蕾 陆晶 李嘉欣)
来源:良庆区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