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破除六景“肠梗阻” 长效治堵保畅通

2024年02月21日11:53 |
小字号

“以前开车从柳州到南宁,车行驶到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六景段一带基本都会碰到长时间的拥堵,有时一堵就是好几个小时。如今道路拓宽,拥堵时间大大缩短,回家的路程不再这么漫长。”蒙双周是在邕工作的柳州人,以往节假日往返于两地的拥堵让他倍感疲惫,但今年春节驾车回家的他却竖起了大拇指。

改扩建后的柳南高速

改扩建后的柳南高速

正如蒙双周所说,曾经被称为“肠梗阻”的柳南高速六景段如今已经变成了“舒心路”。这得益于广西交通运输部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交通供给,持续推进治堵工作,落实长效保畅措施的努力。自2015年以来,广西交通运输部门从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扩容、治堵信息化建设和一路多方协同保畅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全力开展治堵工作,不断深化“一路多方全要素协同机制”,为群众创造了安全、畅通、舒适的出行环境。

据统计,2024年春运期间(1月26日至2月17日)柳南高速六景至六景北互通区间断面交通量达201.64万辆次,其中春节前(1月26日至2月8日)断面交通量为109.68万辆次,春节期间(2月9日至2月17日)断面交通量为91.96万辆次。2024年春节期间,六景至六景北互通路段缓行距离、缓行时间同比2023年春节下降30.02%。

G72泉南高速柳州至南宁路段兴六互通段(改扩建前)

G72泉南高速柳州至南宁路段兴六互通段(改扩建前)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升路网通行能力

柳南高速六景段是广西的交通瓶颈,G72泉南高速公路和G80广昆高速公路在六景枢纽互通交汇后,汇集了南北向湖南、桂林、柳州、来宾,东西向梧州、玉林、贵港、贺州以及广东等多个方向过往车流,高速公路瞬时或阶段性接待车流量负荷过大,易产生拥堵现象。

为了解决柳南高速逢节必堵的难题,广西交通运输部门从2016年开始实施柳南高速改扩建工程,2018年12月顺利完工,由双向四车道改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适应交通量也从此前的双向5万辆次提高至双向10万辆次。柳南高速改扩建完成后的重大节假日期间,柳南高速六景段的拥堵缓行距离、缓行时间下降,通行效率提升。

柳南高速六景段

柳南高速六景段

同时,随着近几年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来宾至马山高速公路、贵隆高速公路、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新柳南高速公路、六景至宾阳高速公路、南横高速等分流道路陆续建成通车,提高了路网通行能力,柳南高速六景段的通行压力得以减轻,暂未出现长距离和长时间拥堵的情况。

柳南高速全彩情报板

柳南高速全彩情报板

加大柳南高速信息化建设 提高智慧治堵能力

近两年,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南宁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以打造柳南高速“壮美第一路”示范路为契机,加大柳南高速信息化建设。目前柳南高速南宁至宾阳段设置了26块情报板,新增36套高音喇叭,全线安装有226路监控视频,实现重点路段1公里1对监控视频,监控覆盖密度提高1倍,极大提升了路面应急治堵智慧感知能力。

同时,通过建设监控应急指挥平台,积极实施“大集中监控”模式,打造多功能一体化的应急指挥中心,“警企”联合24小时值班,做到一个中心统一指挥,每15分钟进行一次重点路段路况巡查,每小时进行一次车流分析。

通过“视频监控巡查+智能数据分析+自动化预警”三位一体的路网监测预警体系,实现突发事件(事故、拥堵等)主动发现率达96.15%,信息采集效率提高80%。依托各方视频监控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巡查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勤联动、错时巡逻、联合处置等工作,全面提升路面治堵管控能力。

加强一路多方协同保畅机制建设 提高路网协同保畅能力

面对逢节必堵的难题,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南宁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交警、路政等部门共同打造“警路企”节假日“保畅四个一” 机制、“五方三保”改扩建项目工作机制,建立共建共治共享、联勤联防联动的高速公路管理体系,有效破解保畅难题,开创了“一路多方”联勤联动的良好局面。

2024年春节,柳南高速辖区一路多方投入应急人员620人次,柳南高速南宁段全线布设8个固定应急值守点,4个清障点,15组巡逻组。通过定点+“链条式”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并报告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主动发现率达98%。应急保畅人员及时快速处置事故、疏导交通,并为车辆和司乘提供救助服务;实施“壮美第一路大流量保畅工作法”,启用“链条式”巡查和事故快处法,钟摆式N+1、N-1弹性保畅法,主线收费站渠化交通法,“多斜式收费模式”等保畅方法,全力化解单点拥堵、路段拥堵、路网拥堵等难题。

近年来,通过上述“组合拳”,柳南高速六景段逢节必堵的难题得到有效缓解。今年春节期间,柳南高速六景段缓行距离5.77km、缓行时间2.91h,与2023年春节假期(缓行距离9.56km、缓行时间4.53h)同比分别下降39.64%、35.76%。(韦念、邱桃、黄蕾)

来源:广西交通运输厅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