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全过程人民民主南宁人大实践

强管理、转作风 南宁人大以绩效考评“指挥棒”促发展

人民网记者 覃心
2024年01月12日16:31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前不久,广西第二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花落南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印发通知,确定南宁市良庆区人大常委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

另一边,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迭代升级财经联网监督系统,扩大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参与人大预算监督广度和深度,持续推动财经监督提质增效。

“国字号”荣誉接连落户南宁市人大系统,是南宁市人大用好绩效考评“指挥棒”,推动各项工作破局起势、整体提升的缩影。

激励先进、挖掘潜能 筑牢高效能履职根基

近年来,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敢于出招,坚持守根本制度之正、创思路方法之新,紧扣“四个机关”建设要求,用好绩效考评“指挥棒”,进一步树立“重实干、凭实绩、敢担当、善作为”的鲜明导向,大力营造“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氛围,筑牢高效能履职根基,推动首府人大各项工作破局起势、整体提升。

领导重视、强力推进,激励先进、挖掘潜能,南宁人大将21项绩效考评指标,层层分解到部门、科室、个人,压实责任链条,常态化跟踪督导,并成立机关绩效工作专班,健全机制,强化结果运用,真正让考核挤出“水分”、晒出“干货”,激励创优争先,凝聚起扛旗争先、奋力赶超的强大合力。

“我们成立机关绩效工作专班,健全机制,强化结果运用,激励创优争先,促进各项工作见实效。”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人事教育科科长冯琬婷介绍,通过发挥绩效考核引领作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劲头越来越足、攻坚克难意识显著提升,形成了上下一心、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绩效发挥“助推器”作用,人大工作亮点频现——南宁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双减”工作取得实效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的肯定批示;探索开展警官、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进站点联系代表服务群众工作经验获全国人大常委会推介;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融入高质量预算审查监督全流程、各环节,南宁市人大常委会成为了广西唯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在全区人大系统多个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荣获2022年度全区人大代表工作先进集体、2021—2022年度全市驻村工作队先进后盾单位、获评南宁市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集体。

连续三年跟踪监督 推动“双减”政策提质增效

2023年,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做出了争创“三个一”的工作部署,各专工委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谋划,创新出彩。

“双减”政策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举措,也是保障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南宁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这一民心民生工程,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有力地推动“双减”政策在南宁市落实落细、提质增效。

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南宁市义务教育“ 双减”工作专题询问动员部署会。南宁人大供图

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南宁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专题询问动员部署会。南宁人大供图

“我们综合运用多级人大联动监督、专题询问、专项督察、专题调研、跟踪督办等方式,对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推进情况持续三年开展监督。”南宁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佑毅介绍。据悉,该市的经验做法刊登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简报[14届]第43期,并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的肯定批示。

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内减负提质成效明显,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了717家,压减率达到94.47%,“营改非”率达100%,学科类校外培训无序发展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家长、教师、校长对“双减”的满意度均超九成。

“我们将持续跟踪监督,督促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攻坚克难、靶向施策,进一步落实落细工作措施,通过义务教育‘双减’达到增质增效的‘双增’目标,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双减’三年目标任务,推动南宁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贡献人大力量。”孙佑毅表示。

守正创新 “国字号”创建开花结果

2023年11月,南宁人大财经工作可谓“双喜”临门。

第一是,成功申报“国字号”预算基层联系点,南宁市人大常委会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13个基层联系点之一,为广西唯一;第二是,南宁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提高预算审查监督质效》经验做法获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评为全区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工作机制17个特色案例之一。

南宁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镇康表示:“2023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绩效考评‘指挥棒’作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全国人大、自治区人大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实干、强实效、抓落实,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融入人大财经监督全流程、各环节,成效显著,超额完成年度‘三个一’目标任务。”

“国字号”创建开花结果,地方实践再树标杆。

南宁市是广西首个取得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从1986年开始开展地方立法工作,至今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04件,现行有效法规54件。2023年12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印发通知,确定南宁市良庆区人大常委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调研组在南宁市人大机关调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情况 。南宁人大供图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调研组在南宁市人大机关调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情况。南宁人大供图

2023年,南宁人大又以申报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契机,决定将10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升级建设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着力打造成为研习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重要阵地、扩大人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平台、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的重要窗口。

这一举措赋予基层立法联系点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更为丰富的工作内容,进一步彰显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群众参与立法的“直通车”、代表依法履职的新载体、基层良法善治的新舞台的作用,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上进一步走深走实。

过去一年,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5件次,审议通过8件,颁布施行5件,开展立法调研6项;听取“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3项,开展专题询问1项,专项工作评议2项,执法检查7项,专题调研8项;作出重大事项决议决定28项;调查审议代表议案9件,交办建议349件。备案审查、站点建设、财经监督、机关党建、新闻宣传等5个案例入选全国、全区人大相关典型案例。南宁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立法工作、代表工作、环保监督、“站点+侨务”模式等得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批示肯定,交出了一份人大履职“高分答卷”。

南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忠诚履职、守正创新,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宁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责编:覃心、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