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兰:乘乡村旅游之风 谋特色发展之路
东兰红水河沿岸风光。人民网 付华周摄
层林尽染,碧波荡漾,景色宜人。近日,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乡村振兴协理员韦亮益带着一队游客参观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红七军军械库旧址和野战医院旧址……今年7月以来,巴学村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短短几个月就接待了游客30余批次、2000余人次。
近年来,东兰县以夯实基层党建引领、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探索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乡村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奋力走出一条适合革命老区的振兴之路。
红色旅游聚人气
“村民吃上‘旅游饭’后,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革命历史遗存更加重视了。”巴学村党支部书记黄裕德坦言。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2023年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名单,巴学村名列其中。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人民网 付华周摄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底蕴,东兰县把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秉承“修复一处旧址、打造一个景点、带活一方经济”的理念,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传承和保护开发工作,致力于将东兰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胜地。
该县把列宁岩、壮乡将军纪念馆等红色地标变为“实景课堂”,让广大党员和群众在红色旅游中沉浸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截至目前,东兰县境内共有革命遗址遗迹45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27个,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精品路线9条。今年上半年,该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79.81万人次,旅游总消费达18.49亿元。
绿色名片焕生机
近期,东兰的18.5万亩板栗迎来采收季,山坡上成片的板栗林郁郁葱葱,饱满的栗果挂满枝头,前来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今年,该县预计板栗鲜果产量达2.6万吨,产值达1.5亿元以上。
东兰县坚守保护生态环境、保留乡村文脉和保障农民权益“三条底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三年来,该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8.3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高于98.9%,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4.35%,有71.4%的乡镇获评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有4个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绿色,已成为东兰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也为东兰带来更多红利。从“重环保”提升到谋求生态品牌发展,东兰打造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新名片,先后获评“自治区级生态县”“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齐发展
说起乡村的变化,东兰县大同乡信河村的村民们喜上眉梢。“过去,由于地处偏远、山路难行,我们村的发展比较难,美景藏在深闺无人识。”信河村党支部书记卢荣桥说,该村党支部班子求新思变,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引导群众发展渔业、芒果、三月李等特色产业,引进农文旅一体化旅游项目,成效明显,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收”。
信河村万亩油茶种植基地。东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东兰县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带富能力,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采取“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食用菌、兰花、油茶、富硒米、花椒等优质绿色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团广西东兰团专家成员、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等到乡村施展才华、引领村民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创新,逐步形成“人来、村活、业兴、文盛”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成各级产业示范区204个,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1家;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三品一标”认证17个、富硒农产品认证2个、“圳品”优质农产品认定3个,东兰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李芳芳 付华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