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抑郁症,可抑可愈不可怕

专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主任梁佳

2023年12月04日17:21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相关视频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日17:21
上传视频,来人民播客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0条新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人民网嘉宾访谈。我是主持人郭振乾。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主任梁佳主任医师,来跟大家聊聊有关抑郁科普的话题。粱主任,您好!

梁佳:您好,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抑郁症困扰着很多人,什么样的环境易发生抑郁症?

梁佳:有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容易引发抑郁的因素和生活方式及遭遇有关。比如:长期独处、遭受霸凌和虐待、处于社会边缘、频繁搬家、很少接触大自然等。每个人都有自然的心理需求,如需要有归属感,有意义和目的生活,以及希望被关怀和重视,或者一个有希望的未来,这是完全正当而合理的。当我们生活的环境无法满足上述这些需求时,就容易得抑郁症。比如产后抑郁症,家里人对身心脆弱的母亲缺少关注,更多注意力倾向婴儿,母亲承担了过多的育儿压力等;还有与工作相关的抑郁症,如工作时长、薪资待遇、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因素都容易诱发该病。此外,童年一系列负性经历是造成重度抑郁的重要风险要素,应激性生活事件往往是导致抑郁发作的诱因,比如经历身体忽视、情感虐待、目睹家庭暴力等等。

主持人:抑郁症发作时,为什么那么痛苦呢?

梁佳:抑郁症像一张无形的网,从一个点慢慢延伸,直到吞噬患者的身体知觉以及精神世界。患病后,最开始出现问题的是患者的睡眠意识。该病会将患者从深度睡眠拉回来,从而导致其出现想睡而不能睡的状态。据了解,有将近一半的患者会出现顽固性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奏混乱、睡眠浅等。与此同时,还伴随有“肉体”的折磨,如食欲递减、体重下降、便秘、乏力、不修边幅等,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自残的现象。

此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抑郁症患者的精神世界会出现不良反应。很多抑郁症患者说自己很难受、很痛苦,但具体哪儿痛苦、哪个部位难受,患者又说不出来。这种现象在外人看来是“装”,但抑郁症患者却能真实地感受到这种疼痛。当心理受到伤害时,抑郁症患者无法感知自己的具体疼痛区域。当身体和精神都受到摧残时,一切都变得异常艰难。时间一长,抑郁症患者对生活就会失去信心,导致其出现自残以及自杀的思想和行为。

主持人:作为家人,该如何陪伴抑郁症患者走出阴霾?

梁佳:家人首先要表明想帮助他们,然后只倾听不判断,了解更多关于抑郁症的知识,主动提供支持;鼓励患者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主动陪患者一起赴约就诊。若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则帮助其按处方服药,并帮助他们遵循规律的饮食和作息,鼓励他们多运动和参与社会活动。如果患者有自残念头,或已经伤害了自己,首先拿走药物、尖锐等物品,并且不要让他们独处,同时联系120或者专业人员寻求进一步帮助。

主持人:抑郁症可以治疗吗?

梁佳:作为一名专业人员,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普通的心情不好,它不是说你到外面散散心,自己想开一点就能解决的,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第二句话是,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如果抑郁症患者寻求专业的帮助,大多数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希望通过科普,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让人们消除病耻感,不要耽误病情,尽早回归社会与生活。

主持人:自治区人民医院在预防抑郁症方面做了哪些科普的工作?

梁佳:就科普工作而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应构建科普团队,持续开展科普工作。作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直属的广西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我院不仅承担着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管理等工作任务,还担负着健康教育、健康科普等相关社会责任。医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力量,大力传播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传统媒体方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医护人员通过义诊、讲座等形式在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参与电台健康科普节目的制作等。此外,我们还制作、印刷了很多常见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的“科普宣传手册”,摆放在心理咨询门诊的宣传栏,方便公众随时翻阅、领取,让大家随时都能感受到“医师在身边”的贴心服务。新媒体方面,科室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上定期发表图文并茂的心理科普文章,建立主动健康APP平台,录制健康科普短视频等。科室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让心理健康科普变得更有活力,形式更加新颖。

通过多年的努力,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已获得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认可。此后,我们也将在科普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到心理健康科普,正确认识心理疾病,携手共促全民心理健康!

(责编:郭振乾、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