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人民医院高品质医疗服务让群众健康有“医靠”

近年来,柳州市人民医院切实践行“人民医院为人民”服务理念,把点滴关怀渗入患者诊疗过程的方方面面,让患者得到入院、在院、出院全过程、全周期、一体化的连续健康服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靠前服务 让疾病发现诊断“更早一点”
当地一位民警在体检中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对此,该院健康管理中心为其开通“绿色通道”。患者前往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在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顺利出院。
柳州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栋栋介绍,该院创新健康管理模式,对体检人群健康进行全流程管理,开启为受检者、病患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专科专家主动联系、及早介入、贴心提供检后健康服务的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让体检发现异常的人群能够得到更及时、高效的救治,守好健康的前沿阵地。
全程管理 让健康服务内涵“更多一点”
目前,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负责为慢性病、高风险疾病患者提供预防、健康教育、日常疾病管理等服务。今年,基于全民体检情况,健康管理中心对患者需求度较高、体检结果阳性率较高的项目开设了“八大特色专科门诊”,打通体检和治疗的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融合多科室协同、覆盖“检前+检中+检后”的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
柳州市人民医院健康门诊。柳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对于出院的患者,医院也实行专人专管,为患者制定出院随访记录表,配备专门的健康管理师进行追踪,并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做好患者的诊后随访。其中,线上干预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定期通过电话、发送短信提醒患者返院复诊,或是提供在线咨询,为患者答疑解惑,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饮食等方案,定期推送相关科普知识;线下干预,是指通过患教会、健康沙龙、健康大讲堂讲座、义诊等形式,为患者排忧解难,定期为患者预约专科门诊进行复查。
“1+N”的健康管理服务让当地市民真正感受到了“服务多一点,体验大不同”。不少签约体检者主动联系健康管理师,希望为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提供预约门诊和住院服务。
运动处方 让术后康复速度“更快一点”
“在小小的病床,做小小的操;在大大的康复室,做大大的操……种康复的种子,开健康的花。”如果说健康管理中心是发现疾病的前沿,那么术后、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则是后方保障。
今年夏季,一位急性胸痛患者被送到柳州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救治。该院开通绿色通道,为患者陈先生做了急诊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术,对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患者做完手术病情稳定24小时后,医护人员开始指导其进行Ⅰ期心脏康复。心脏康复前,医护人员先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肌力等评估,结合患者有10年吸烟史,同时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史等情况,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艳丽介绍,I期心脏康复内容主要为床边呼吸训练、医疗体操、关节活动训练、床边坐、站训练等,以提高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心理压力,缩短住院周期,同时为II期康复提供准备。陈先生出院后,医护人员告知其1个月后前往心脏康复中心进行运动心肺试验评估,综合评估其心肺功能、营养状况,进行运动风险评估,开始门诊II期康复,为其制定渐进运动方案。
据介绍,Ⅱ期康复疗程结束时,团队会对患者进行包括常规心血管检验检查和运动耐量在内的综合评估,若较之前有好转,则进入Ⅲ期康复治疗。Ⅲ期康复治疗为院外长期康复期,亦称社区或家庭康复期,这个时期部分患者已经恢复到可重新工作及参与正常的日常生活。为了预防疾病复发,医护人员会鼓励患者坚持将Ⅲ期康复治疗持续下去,维持已经形成的运动习惯,并结合新一轮的评估,不断调整运动处方,调整运动形式、强度、频率等。为康复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时,医护人员会控制危险因素,了解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科学合理地推进康复进度。
该院统筹整合各部门资源和服务项目,通过实施前置管理、及时调度、首诊负责等举措,聚焦患者“入院”“在院”和“出院”三个关键环节,为患者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全过程、全周期、一体化的健康服务,让患者通过一次就诊,就能得到连续的全程健康管理,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柳州市人民医院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瞄准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就医体验问题,以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为出发点,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着力点,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优质高效整合型服务体系,围绕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让群众健康有“医靠”,为健康广西、健康柳州建设积极贡献力量。(周育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