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锋:潜心科研 让患者少点病痛
身为医者,他是坚守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战士”;身为科研者,他是尽心尽力探索对抗肝癌新方法的“谋士”。他就是广西医学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副主任董小锋。
2014年博士毕业的他,已从医9年,每年主刀完成各类手术400余例,完成了一例例复杂疑难大手术,为各类患者解除了病痛。同时,他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中,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肝癌的超声和病理诊断特征,对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2023年8月,董小锋获评为广西第一届最美医务工作者。
董小锋(右一)获评第一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供图
仁心仁术一切为了患者
“每次通过治疗,能解除病人的病痛,尤其是能挽救一些重症病人的生命,作为医生是很欣慰的。”董小锋说道。
从医这些年来,每次各种复杂疑难大手术,董小锋都全力以赴。今年7月底,一位40多岁的患者来求诊,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已侵犯到血管,做手术的难度较大,但患者和家属又强烈要求手术。肿瘤是已经“吃”进血管,还是只是压迫血管?董小锋为该患者组织了多学科会诊,经反复评估,认为肿瘤压迫血管的可能性较大,可以做手术。于是,董小锋带领团队为患者做了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已经把血管压迫得非常狭窄,如果不做手术,患者的病情发展下去也会非常凶险。”随着肿瘤从血管处慢慢被剥离,手术顺利完成,董小锋也长舒了一口气。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这样的病例,在肝胆胰脾外科还有很多。“对医生来说,对方只是很多病人中的一个,但对病人来说,我们的治疗,可能影响他一生的健康。”因此,董小锋总会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在他眼中,让病人以最小的治疗损伤,花最少的钱,承受最少的痛苦,为他们解除病痛,这就是一位好医生应努力实现的目标。
科研临床相辅相成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董小锋对提升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此,他参加了广西中青年高层次人才能力提升班,先后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长时间交流学习,熟练掌握国际、国内肝脏胰脾疾病的最新进展、手术方式及术后综合治疗策略。
回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后,董小锋一手抓科研,一手抓临床,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他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癌巢型肝癌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术中快速冰冻诊断表现,将癌巢型肝癌的转移方式定义为“血管內的血管外转移”,同时提出了“肿瘤社会学”的概念,极大地指导了临床诊疗工作,并据研究成果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愈后。
2019年,董小锋和团队研究的项目《COX-2/PGE2/HIF-2α通路调控肝癌药物敏感性的应用研究》获得了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自治区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完成奖一等奖。同年,他获得第十五届广西青年科技奖。近年来,他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项,参编医学专业著作1部,获得实用发明专利2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6项。
“所有科研都来源于临床,并为临床服务。”董小锋说道,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可能会遇到某一个难点问题,但大家都没有对此进行系统地总结,这就需要对那些没解决的问题去深入研究,把知识点短板给补上,“把一个个难点攻克,就相当于把临床的问题解决了,最终也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助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
目前,广西基层医疗条件和诊治水平相比城市的三甲医院仍有不小的差距。在日常的门诊中,董小锋也经常会遇到从外地来就医的患者,由于基层医院没能提供很好的治疗服务,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痛苦。这让董小锋更感受到,身为三甲医院的医生,肩上还承担着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
在国家大力提倡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背景下,董小锋除了经常到基层医院开展手术、学术交流等活动,还积极按照医院部署,向对口支援受援单位及医联体成员单位派驻骨干医师。仅今年上半年,该科室就派出了5名医师赴龙州、合浦等县医院开展服务基层工作。该科室年轻医生邝少磊今年上半年被派出开展服务基层工作。他除了在当地医院出门诊,参与面向社会的义诊等,还协助当地医院医生开展腹腔镜肝切除等手术。“近两年,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治疗水平有较明显的提升,一些胆道结石的病人不用再向上级医院转诊,简单的肝肿物切除手术也能在当地做了。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董小锋主任及其他专家是我们强大的后援团队。我们在基层遇到治疗难题,后援专家经常会与我们进行连线,指导我们的临床工作。”邝少磊说道。
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在从医的道路上,董小锋从未忘记过身为一名医者的誓言。他时常告诫自己,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为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李金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