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县叫安镇:全力推动桑蚕产业发展 打造绿色富民新“丝”路

今年以来,上思县因地制宜,把桑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来抓,积极将桑蚕产业打造成为一个绿色的富民产业,通过集体经济抓点示范、养殖能人带动发展等方式,引导农户“退桉种桑养蚕”,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桑蚕产业取得初步成效。
叫安镇的桑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上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提高村的蚕室里,映入眼帘的一排排整齐有序的蚕架子上,成千上万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在桑叶间爬动,发出阵阵沙沙声。从都安邀请回来的老蚕农一边忙着教授前来学习养蚕的村民,一边忙着晾晒采摘回来的桑叶,准备喂食蚕宝宝。再过10来天,这批蚕就会进入结茧的集中期。老蚕农正带着学徒们全力投入到饲养管理中,等待售茧阶段。
据了解,提高村种桑面积达到了650亩,七月底,这批桑树就会迎来第一次剪枝,促进桑树新枝条进一步生长。为了不浪费这批桑树叶,同时也为了学习好养蚕技术,叫安镇从都安邀请了一位有着几十年养蚕经验的老蚕农,乡镇负责提供资金,老蚕农则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进来,全力养好第一批蚕宝宝,等蚕茧卖了好价钱,增强村民的信心后,就能够更好地示范带动村民,带领他们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富增收的“新丝路”。
养殖户在喂养蚕虫。上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试养了两张蚕,需要每日精心喂养三次,每次50斤桑叶,结茧后,预计可收入5400元。”村民小韦说,蚕只要喂养十几天就吐丝结茧,到时候就会有人上门收购。养殖一张蚕虫结茧量约100斤,按照市场价每斤27元左右,一张蚕虫收入在2700元左右,收益可观。现在只是试养阶段,等到技术成熟,收益还能再翻一番。
产业瞄准了方向,群众尝到了甜头。但叫安镇也迎来让他们非常头疼的事——蚕种选购问题。叫安镇党委副书记何耀瑜介绍,过去乡镇选购蚕种需要驱车到外地去购买,一张蚕种大概在170元左右,来回油费、过路费就要500多元。蚕种需要外购,这一难题制约了叫安镇桑蚕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难题,叫安镇积极邀请县里养蚕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前来指导,专人负责学习、饲育,争取共育室建设在叫安镇。这样不仅能够承担叫安各乡镇和农户的小蚕饲养,还能为周边的乡镇提供共育服务。
蚕室内养殖的蚕宝宝。上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何耀瑜介绍:“这是今年我们叫安镇首次建设有小蚕共育室后,第一批孵化出来的小蚕,一共24张,小蚕们都非常的健康。建设共育室的目的是将叫安镇所有的蚕种集中起来孵化,再发放给各村屯、农户进行饲养。这样做不仅节约成本,更降低了小蚕在运输途中死亡的风险,且共育的小蚕孵化后体质健康,拿回去后再饲养15-18天就吐丝结茧,缩短了农户饲养的时间。”
查看蚕宝宝生长情况。上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叫安镇结合县委提出的“1252”工作思路及“1633”工程,大力推行桑蚕产业,依托特色蚕桑产业优势,通过引进先进种养技术、整合蚕桑产业现有资源等方式提高产业带动能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蚕卵选种孵化、幼虫养殖,到蚕茧出产,制造出一条完整的蚕茧生产线。目前,该镇种桑面积达到了1140多亩,建有桑蚕产业示范点6个。下一步,将结合该镇实施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利用村屯里废弃的水塘还有闲置的土地,改造成“微桑园”,助力群众实现家门口“增收梦”。(何俊飞 钟茂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