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广西农投集团:标准化种桑养蚕 走出致富新“丝路”

2023年06月29日16:03 | 来源:广西农投集团
小字号

选好苗、“云”上养、享丰收……在来宾市忻城县红渡镇六纳村下纳屯,养蚕大户黄秀益、黄秀葵两姐妹盘算了今年第一批蚕的收益,6张蚕结茧800多斤,卖了2万多元,“科技养蚕就是好,收入蹭蹭涨。”

家庭农场喜获丰收,黄秀益、黄秀葵两姐妹正在采茧

家庭农场喜获丰收,黄秀益、黄秀葵两姐妹正在采茧

从养不活、养不好,到收入节节高,一个“统一蚕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的新型标准化养蚕模式,正在成为蚕农增产增收的利器。今年以来,广西农投集团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统一蚕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积极探索蚕桑产业标准化,不断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传统产业“破茧再生”,鼓起农民“钱袋子”,助力乡村振兴。

云上养蚕心中有“数”

立夏时节的忻城县六纳村,连片桑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黄秀益打开手机APP,自家约500平方自动化蚕房的监控画面清晰可见,自动化轨道正在全自动给蚕宝宝喂食;点开其他模块,蚕房内温湿度、光照、通风等参数一览无余,动动手指还能远程控制各项参数。

“不同生长时段,需要不同的温湿度、光照条件。”广西农投集团所属时宜公司总经理陈国民介绍,他们通过研究分析,形成了一套养蚕的技术指标和标准化流程,包含喂食桑量、生长环境所需各项指标等。蚕农参照标准,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蚕房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温湿度,可大幅提高成功率和蚕茧质量。

在来宾、百色、河池市,黄秀益的蚕房不断被“复制”。从人工到机器,从看蚕到看屏,从凭感觉到靠遥感,养蚕从传统的凭经验看运气,变成了一项项具体的参数、指标,正如黄秀益所说的那样,“效率高了、成本降了、收入多了,日子有奔头。”

技术员使用移动式蚕房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监测蚕房环境数据,为农户提供建议改善蚕房环境

技术员使用移动式蚕房环境数据采集设备监测蚕房环境数据,为农户提供建议改善蚕房环境

选优蚕苗养护有“谱”

好苗结好茧,一张好蚕,养殖成功率高、成茧质量好。针对传统三龄蚕龄期小、抗病力差、成功率低等问题,农投时宜公司集中力量攻关,培育推广优质蚕苗。

黄秀益所养殖的蚕,就是农投时宜公司培育推广的四龄蚕,抗病力更强、养殖成功率更高,“四龄蚕养殖周期短,14到16天就能卖,比三龄蚕减少了4-5天左右,成茧质量和市场价格也普遍更好。”据了解,使用四龄蚕的农户,平均养蚕成功率从65%提升到了95%以上,蚕茧产量和可缫5A级以上品质生丝的蚕茧比例显著提升。

农投时宜公司忻城上浪园区,蚕农们正在领取小蚕

农投时宜公司忻城上浪园区,蚕农们正在领取小蚕

如今,农投时宜公司已建成百色、来宾、河池等多个示范园区,建有自动化小蚕共育中心5座,全力培育优质蚕苗,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桑养蚕。截至2023年5月,农投时宜公司已经向蚕农发放了四批近一万张蚕,覆盖6个县72个村近4000户蚕农,养蚕农户户均年增收达15000元以上。

抓全链条发展有“道”

“有蚕茧收储中心提前帮我们做工艺测验,帮了大忙了,今后采购蚕茧按需下单就行。”河池市一家缫丝企业负责人说,以前采购蚕茧就跟“开盲盒”一样,回厂了才能测验确定蚕茧质量,一旦工艺指标与其他批次不同,还得反复调试机器,费时又费力。

今年5月起,农投时宜公司陆续在百色、河池等地建设蚕茧收储中心、茧丝集散交易中心,通过将分选、工艺实验等流程前置,为下游缫丝企业提供精确的工艺指标和质量评判,着力解决传统桑蚕交易市场杂乱、衔接不顺畅等问题,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桑枝、蚕沙综合开发利用,开发桑叶茶、桑果酒、桑果干、桑果汁等系列产品,形成了“叶养蚕”“枝作菌”“渣作肥”的产业链深度开发模式。

横向拓展产业链,纵向延伸价值链。农投时宜公司还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河池学院、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携手,开展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等。目前,公司拥有专利15项,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的核心价值持续提升,有力赋能产业集群发展。

一根桑蚕丝,一条致富路。从一片桑叶到“蚕桑+”,广西农投集团紧盯薄弱环节多向发力,正循着构建蚕桑全产业链的路径,努力铺就种桑养蚕新“丝路”,实现“一桑一蚕富裕一方百姓”的愿景。

(责编:陈露露、庞冠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