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区:深耕香料产业 “芳香”村民致富路

肉桂、八角作为防城港市防城区的特色产业之一,红芽桂、白芽桂、红花软枝八角等优良品种在香料产业示范区覆盖率达100%,优化后的防城八角加工含油率为13%,桂皮(未去除表皮)含油率3.6%,均超其他地区。在不断优化香料品质的基础上,防城区多年来不断助力八角、肉桂等香料产业跨越发展,在种植管理、品牌提升、加工流通等方面持续发力,效果显著。2022年,防城区香料产业产值6.2亿元。
带动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在防城区扶隆镇那果村,各个山头树林阴翳,村民们熟练地穿梭于八角林里采收八角。今年40多岁的盘大姐就是其中一员,她说:“在种植八角之前,我家一年收入才1万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开始种植八角,现在每年都有5万左右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扶隆作为广西最大的肉桂、八角育苗基地,像盘大姐这样靠八角增收致富的村民比比皆是。这都得益于当地政府立足山地优势,打造扶隆“肉桂八角之乡”的产业名片,促进产业兴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防城区委副书记钟恒栋在防城区2023年驻村第一书记座谈推进会上强调:“要深入挖掘特色优势产业,结合防城港市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改革创新,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农民富裕、基层治理标准化建设。”近年来,防城区持续在香料产业上狠下功夫,结合防城区实际大展身手,不断提高肉桂、八角种植管理水平,对种植面积较大的企业、农户给予造林补贴,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按规定享受小额信贷、产业奖补等相关扶持政策。2022年,直接带动5万群众增收,其中脱贫户(监测户)1321户7710人参与香料产业种植,收入3817万元,占防城区脱贫户生产经营性收入的75%。
工人在为肉桂加工。黄祖梅摄
立足资源优势,扩大产业规模
2021年,为解决村级集体经济体量小、模式单一、后劲不足等问题,那梭镇多个村(社区)与乡贤老板共同合作出资成立了那梭镇农副产品加工村级集体经济产业联建示范点,不仅充分利用那梭镇原有产业优势,还形成更加规模化的产业链条,该示范点每个季度大约能加工肉桂100万斤,带动周边60多名村民就业务工。那梭镇党委书记凌小芹说:“目前那梭镇香料产业发展喜人,下一阶段还将扩大产业规模,达到企业壮大和农民增收‘双赢’目标。”那梭镇香料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正是防城区依托“龙头+农户”模式,带动山区群众香料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缩影。目前,防城区共有香料面积120多万亩(含混交林),其中,有八角林62.56万亩、肉桂林62.82万亩,种植户2万多人。
同时,防城区也在不断加强与各科研院所合作,依托专家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香料种苗繁育技术并进行推广生产,现有孵化香料种苗繁育企业及合作35家,育苗基地面积1000多亩,年出圃木苗约3000多万株。
扶隆镇肉桂苗种植基地。黄翔摄
延伸产业链条,挖掘产品附加值
当下正是肉桂采收、加工的最好时节,防城区各大肉桂加工厂正忙着将精心挑选的肉桂削皮、切段、分级分类……加工完成后再主要作为香料,销往全国各地及各大海外市场。据悉,仅易通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加工厂,今年春季肉桂产值在1千万元左右,而且像易通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这样的香料加工销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防城区共有86家。
工人在为肉桂加工。黄祖梅摄
那梭镇精选优质肉桂。黄祖梅摄
除了香料加工,防城区还在不断探索挖掘香料产品附加值,大力推广“示范区+商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探索创新完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首先成立扶隆商会,初步形成以扶隆集镇香料加工商贸区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据悉,扶隆商会共有60家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涵盖种苗繁育、种植抚育、产品加工、配送物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产业。其次以扶隆商会为依托,以行业共同体延伸市场,常态化组织香料产品咨询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宣传推广、展览和文化活动,近年来不断举行防城区香料产品惠民直播、八角丰收节、香料产业跨区域交流研讨等活动,在市场化活动中打响品牌名号。
防城区当前正结合防城港市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要求,抢抓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机遇,围绕香料产业资源,不断完善产业加工链,构建香料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打造一个由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肉桂、八角种植及深加工、森林康养、林下经济、乡村生态游等多种业态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黄祖梅 郑云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