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守望老区育新人,服务地方办新学

——河池学院基础教育工作综述

王功孝
2023年05月15日08:29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会仙山下,箐箐校园;龙江河畔,书声琅琅。70年来,河池学院聚焦“扎根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的办学定位,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一所师范学校成为如今的本科院校,为桂西北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山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办学70多年来,河池学院与国家、广西、河池的发展命运与共,紧紧相连,由中等师范和高等专科师范教育提升为本科师范教育后,河池学院师范类学科专业涵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基础教育所有学科专业,同时承担河池市学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培训任务。截至目前,河池学院共培养了近5万多名师范类毕业生,他们用青春和才华在桂西北大地上书写了许多动人故事,用实际行动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红色铸魂

探索少数民族山区的教育发展之路

河池学院是桂西北山区河池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所在地河池市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韦拔群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同时,这里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新中国成立以后,1951年秋,为改变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的状况,河池学院前身宜山师范学校应运而生,此后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至今。

2

河池学院一景。河池学院供图

在七十年的峥嵘岁月里,河池学院人一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克服人才匮乏、办学空间不足、办学经费紧张等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筚路蓝缕,一往无前,锻造了“忠诚执著、求真朴实”的河池学院精神,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之路。2019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院士房喻教授曾动情地说:“河池学院留给专家极为深刻的印象,是一所值得尊重的大学!”

经过几代河池学院人的艰苦创业,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初具实力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辅单位,50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12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9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余人。

培育情怀

展现师范生优秀品质

2015年1月19日下午,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镇林堂小学老师苏慧敏护送学生过斑马线,一辆摩托车飞快冲过来,危急时刻,她毅然决然地推开学生,3名学生得救了,她却被撞出14米,造成重伤。她的奋力一推,于危险时刻现师魂,展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

苏慧敏2005年从河池学院毕业后,便走上了教师岗位。多年来,她时刻牢记教师的初心使命,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第一线。大学校园的求学经历深刻地影响着她,高等代数老师张长记教授则是影响她的那个人。

“我们犯错的时候,他都会耐心地教育我们,把我们当做还没有长大的孩子,耐心期待我们改变。”苏慧敏说,而当她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面临同样问题的时候,她也同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的发展看做一个持续一生的、接连不断的发展过程,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与失误,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

2

苏慧敏在大兴小学给学生们授课。人民网 王功孝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经历了严谨学风教育、揣着“忠诚执著、求真朴实”精神的河池学院学子们从象牙塔走向城镇、乡村后,用一支粉笔在方寸间挥洒着青春,于三尺讲台上点亮乡村教育的光芒,他们将名为梦想、理想和远方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间,让乡村的孩子们眼中有光,心怀理想,充满希望。

“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办学,赋予我们河池学院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厚植教师情怀、强化师德教育贯穿师范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广大师范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革命老区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人才,回馈老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邓琴说。

2

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镇大兴小学一景。人民网 王功孝摄

一直以来,培育教师教育的深厚情怀,是河池学院抓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重点工作。截至目前,河池学院已有70余年师范教育办学传统,是自治区级“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是河池市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范人才的摇篮。

专业赋能

结出教育硕果

“从母校毕业虽已过了38年,但恩师们的睿智风趣、谆谆教诲言犹在耳,宽厚包容、关心体贴忠岂忘心。”河池学院校友黄献芬说,学校为她们安排丰富的课程,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让她体会到了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母校忠诚执著、求真朴实的精神一直在无声地浸润和滋养着她,影响着她的教育人生。

2

黄献芬展示其撰写的有关回忆母校的文章。人民网 王功孝摄

毕业之后,黄献芬走向教育工作岗位已有38个年头,在校长岗位上近27年。得益于在母校接受扎实的基本功训练,黄献芬在从教期间不断探索育人体系建构与多民族文化融入全面育人的创新与实践,建构了特有的“大美教育”一体化全面育人体系。其个人在省(区)级以上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及管理论文近20篇,主研省级以上教育科研实验课题11项,5项研究成果分获国家教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6项成果分获自治区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目前,黄献芬已是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自治区特级教师,现任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党总支部书记、校长。

2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获得的荣誉。人民网 王功孝摄

长期以来,河池学院不断探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中心”理念,构建常规教育和专题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符合教师成长规律、富有师范鲜明特色的师范技能训练机制,通过“未来教师杯”等系列活动,丰富完善实践教学工作载体,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同时,积极推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通过卓越教师教育实验班、卓越教师工作坊、“双导师制”等培养机制,构建协同育人广阔平台,推进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创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河池学院毕业生在教育工作中勇于大胆创新,不懈探索与实践,获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据河池市部分县(区)的统计数据反映,教学业务突出且获得县级以上荣誉者,金城江区554人次中,河池学院毕业生有450人次,占81.22%;宜州区2112人次中,河池学院毕业生有1509人次,占71.44%;罗城县3962人次中,河池学院毕业生有1588人次,占43.01%;东兰县562人次中,河池学院毕业生有240人次,占42.70%;天峨县954人次中,河池学院毕业生有361人次,占37.84%。

扎根基层

点亮乡村教育的希望之光

走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中心校,阳光洒在绿茵满地的足球场上,铃声响起,趁着课余时间孩子们纷纷跑到新建的足球场上玩耍。

这座藏在大山里的校园,每年都会遇到教师流失的问题。山里的人大多都想走出大山,到更广阔、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发展,而在明伦镇中心校有这么一名教师,因学生一句“老师,您走了我们怎么办”,便成为她“时时放心不下”坚守学校30年的牵挂。

2

韦素偶在给学生们上课。人民网 王功孝摄

这位教师,名叫韦素偶。30年的教学生涯里,她以校为家,爱生如子,践行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把青春挥洒在乡村教育教学一线。

“爱生如子”的韦素偶仅仅是河池学院师范毕业生扎根基层、奉献乡村中的一员。据统计,河池学院师范毕业生在河池市乡镇学校拥有5-9年任教经历的有1630人,10-19年的2277 人,20年以上的3190人,目前有5973名本校师范毕业生在乡镇学校任教。这些毕业生怀揣着母校老师们的谆谆教诲,秉承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在广袤的八桂大地上,点亮孩子们心灵之光。

“回顾总结学校70多年的办学历史,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为河池市培养了一大批扎根老区山区壮乡瑶寨的乡村教师,是他们筑起了河池学院最靓丽风景,是他们为这一片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无私奉献。”正如河池学院党委书记韦安光所说,河池学院师范毕业生长期坚守,默默奉献在乡村一线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忠诚执著,求真朴实”的河池学院精神。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历史起点上,河池学院将按照新时代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标对表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时代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改革。

(责编:王功孝、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