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右江区大楞乡:做活“兴业”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11月25日09:28 |
小字号

近年来,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进了蜜薯、百香果、甜糯玉米等产业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生产,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实现了双丰收。

机器采收蜜薯

机器采收蜜薯

“小蜜薯”撬动致富“大产业”

近日,在大楞千亩生态蔬菜基地,300余亩优质蜜薯迎来丰收季,机械收获过后,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一辆辆满载红薯的货车驶向远方。

蜜薯具有易种植、好管理、周期短、叶径根均可食用的特点,是城乡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多年以来,大楞乡群众一直把红薯作为甘蔗、玉米之外的附属农产品,进行小规模种植。近年来,随着红薯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提高,加上城乡百姓饮食习惯的改变,蜜薯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大楞乡看到这一机遇,决心通过发展蜜薯产业,打破全乡产业发展单一、规模小、效益低的瓶颈。

为加快推动传统红薯种植提档升级,大楞乡全力增品种、提品质、促销售、创品牌,根据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广西农科院培育的西瓜红、玛莎莉等新品种蜜薯,在龙和、安屯、弄外等村进行了规模化种植。截至目前,大楞乡已推广种植优质蜜薯品种20多个,种植面积近2000亩,实现年产值300万余元,带动500余名群众增收,小小蜜薯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的“致富薯”。

“这个是玛莎莉,今年第一年试种30亩,亩产量达到3000斤,甜度高达40%,可烘烤、蒸煮,色泽金黄、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在市场价高,供不应求,我们一开挖就被商家订购完了。”大楞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许天东说道。

百香果园里飘出的幸福

当下正值百香果成熟季节,大楞乡温矿百香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支架,成熟的百香果挂满枝头,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基地里,当地务工群众在藤蔓间来回穿梭,有条不紊地采摘成熟的百香果,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大楞乡依托生态优势,通过“村联合社+乡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整合优势资源,盘活闲置土地,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目前,全乡百香果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其中集体经济种植200多亩,主要有壮乡蜜宝、钦蜜9号等品种,果形大,糖分高,果香味浓郁,糖度平均在20度,最高可达24度以上,深受群众喜爱。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高技术使得我们大楞乡的百香果色泽更光鲜、香味更浓、甜度更高,被称为‘百果之王’,今年又是喜获丰收的一年。”温矿村党支部书记伦文胜高兴地说道。

种植百香果不仅增强了大楞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让当地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便利,让村民增收有“路”。正在采摘百香果的村民韦妹秀说道:“我们年龄大了出去打不到工了,村委会主要就考虑我们的实际情况,就让我们在基地里务工,我从百香果开始种植的时候就在基地务工的,做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块钱的收入了,对我们老百姓来说非常好。”

据悉,温矿百香果基地2022年预计产果40万斤,产值约320万元,基地共吸纳100多位周边村民在这里管护、采摘百香果,能给每位村民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百香果产业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就业创收,成为助力大楞乡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之一。

装好的玉米即将出售

装好的玉米即将出售

甜玉米让群众日子“甜”起来

初冬时节,五谷归仓。大楞乡龙和村甜糯玉米迎来了大丰收,村民们在田里穿梭,娴熟地将一个个饱满的甜玉米掰下,装进袋子里,不到一小时,田埂上就摆满了装袋好的甜糯玉米。

近年来,大楞乡对经济效益低的土地、撂荒地等进行集中治理,整合了龙和村50多亩土地实施大豆玉米套种。通过套种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创新种植模式,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农业向绿色生态、高质高效发展,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我们每天采摘出来的玉米不够卖,都是需要提前预购。大量采收的时候,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售,线上网络直播带货,线下门店销售还可以亲自采摘体验。”大楞乡组织委员熊杰说道。

据了解,今年龙和村甜糯玉米种植面积50余亩,产量3万余斤。通过积极对外推介和销售,已销售玉米2万余斤,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是关键。大楞乡牢固树立“向青山绿水要效益,在生态保护中谋发展”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全乡种植玉米、甘蔗、油茶、八角等传统产业外,大力推广蔬菜、百香果、沃柑、夏橙、蜜薯等产业,建成大楞海升柑橘、巴平夏橙、千亩生态蔬菜、温矿百香果等示范产业基地,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强势推进,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黄爱妨)

来源:右江区大楞乡人民政府

(责编:陈露露、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