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原创新闻

以拳拳之心筑牢健康大厦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写就高质量发展新篇

2022年10月20日10:46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14年,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该院始终坚持以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医院为目标,惠患者、育人才、精医术,提素质、强技能、铸匠心,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近十年以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回应时代的号召,迎来“蝶变新生”,成绩斐然:

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夯实分级诊疗制度,打造“三塘模式”的医联体样板并成功推广、复制获多方好评,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

推出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为400余个项目共配套科研经费2545万元,成立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实验中心,服务临床、造福患者;

在广西率先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照进现实,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

百年医路,惠民济世;擘画蓝图,砥砺向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拳拳之心筑牢健康大厦,用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助力。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初心如磐 深入推进医疗集团建设

自2015年起,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探索开展医联体合作,致力于共同发展,提升区域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在市医管委的统筹下,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于2016年正式成立,至今共与8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双向转诊等各类医联体业务合作。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

为夯实国家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于2019年9月17日揭牌成立。至此,这所肩负着新使命的百年老院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三载春秋,风雨兼程;昼夜不舍,砥砺前行。从人才技术、设施设备及服务管理等方面,补齐基层医疗机构短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各成员单位基层能力不断增强,医疗机构供给不足的问题得到很大缓解。

“骨康”一体化发展 打通功能保障“最后一公里”。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医疗集团累计帮助成员单位新开设中医康复科、儿科病区,以及耳鼻喉门诊、眼科门诊、发热门诊、手术室等21个,把中心医院专家诊室开到社区和乡镇的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安排专家团队轮流驻点坐诊排班,纳入门诊管理。“三二一”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群众“15分钟就医圈”已然成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医改的红利:在基层就诊,诊疗收费更低、医保报销比例更高、个人自付更少……

得益于医联体建设,基层卫生院在市一医院的帮扶和支持下,建立了基层胸痛与卒中中心。基层的胸痛患者经远程心电诊断为心梗,开通绿色通道到市一医院仅26分钟便完成冠脉再通已不是神话故事。

三年来,医疗集团共有4家基层成员单位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3家通过基本标准。2019年,成员单位兴宁区三塘镇卫生院荣获全国十佳能力提升亮点机构。“三塘模式”一战成名,被自治区党委评选为优秀改革案例,成为自治区和南宁市推广的典型案例。

让病人在基层就能享受到高水平、同质化管理的优质医疗服务,是市一医院医联体建设的初心使命。市一医院积极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专科联盟建设、远程医疗建设,为居民健康公平带来新的体验和机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成立医疗集团十大管理中心,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坚持同质化管理模式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市一医疗集团建设成绩斐然!

苦练内功 综合实力节节攀升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苦练内功,做好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是医院的立身之本。

为鼓励全院科技人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年制定了《医院科研奖惩办法》,2021年、2022年相继修订完善《医院科研绩效管理办法》。十年来,该院为400余项项目共配套科研经费2545万元。

市一医院成立了博士之家,定期举办博士论坛,为广大科技人才提供协作、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医务工作者可以交流学术思想、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在政策的引导激励下,院内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蔚然成风。

孜孜不倦,硕果累累。十年来,该院共获得科研项目立项400余项,其中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发表科研论文共1000余篇,其中SCI论文89篇;获科研成果奖励67项,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南宁市科技进步奖20项。

该院医学检验科是一个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学实验室。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该院医学检验科是一个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学实验室。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截至2021年底,该院拥有正高技术职称75人、副高技术职称340人、中级技术职称823人;拥有博士(含在读)66人,研究生535人,大学本科1546人。各类人才的专业分布较为均衡、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科研实力铸就发展基石。多年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坚持以“各专科齐头并进,以项目促进多学科交互发展”“大综合,强专科”为主线,注重通过项目、中心建设,带动各学科建设发展。结合医院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特点,近五年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47项,重点围绕“心血管、脑血管、急危重症救治”等方面推进医院品牌化建设。

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市一医院现有自治区临床重点(培育)专科9个;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学科3个;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培育学科2个;自治区妇幼健康服务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妇幼健康服务重点建设学科1个;南宁市医学重点学科7个;南宁市临床特色专科1个;南宁市质控中心8个;以及国家ISO15189认证实验室1个。

医学检验科于2018年10月通过ISO 15189《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现场评审。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医学检验科于2018年10月通过ISO 15189《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现场评审。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如今,市一医院共设置学科68个,其中临床科室48个,医技科室17个,特殊科室(实验室等)3个,涵盖104个医疗专业,是市级医院中专科设置最齐全的医院之一。

在最近一次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2020年)中,市一医院监测指标得分717分,全国排名为197名,广西排名第6名,考核等级A级,这也是近几年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人民至上 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一群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市一医院依托“自治区临床护理重点建设专科”项目积极推进护理学科建设,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设立护理临床技术指导中心、开设专科护理门诊,打造精品护理科室等,使护理向“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稳步迈进。2018年至今,医院获批为广西伤口造口失禁、静脉治疗、老年护理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基地,为全区20余家单位培养护理专科人才,为全区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力量,发挥专科特长。

“手牵手”促康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手牵手”促康复。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人民群众对专业的医疗护理、居家护理服务等呈现巨大的刚性需求。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领导高度重视,护理团队勇于探索,积极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

依托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优势地位,该院探索“医院—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闭环式护理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流程、无缝隙、专业便捷的护理服务,形成了区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延续护理品牌。

项目启动至今,该院通过第三方平台共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下户护理服务3000余人次,提供线上和电话健康咨询共计23000余人次,居家护理客户现场满意度及电话回访满意度均为100%。

今年8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申报的“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体系构建与技术规程创新”项目荣获广西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并获批科研经费112万元。这是该院护理团队在科研领域上再攀高峰,也是市一护理学科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

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群众在看病就医时更加注重心理感受,对医疗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多年来,市一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从2010年3月开始,该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0余年来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100%,获得全区首批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获得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1人,全区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1个。同时,该院开展质量改善活动,使护理向“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稳步迈进,近年来共开展质量改善项目127项,且多项获奖。

“沧桑循正道,长籍白衣名”。面对疫情,市一医院彰显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全力支援区内外各地疫情防控,先后10次派出医疗队驰援武汉、上海和北海等地。

倾心守护群众生命健康,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始终筑牢政治信仰“压舱石”,把牢政治方向“生命线”,立牢政治规矩“顶梁柱”,带领全院职工笃行不怠,时刻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首位。站在新的起点,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将继续坚持以开源节流、提质增效为抓手,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书写新的篇章。(覃心、何胜、斯乐)

(责编:覃心、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