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海城区:老城焕发新活力

2022年10月13日16:38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海城区城建日益完善,廉州湾大道的风光迷人。海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海城区城建日益完善,廉州湾大道的风光迷人。海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北海市人口居住最为集中的主城区,海城区紧紧聚焦城市品质魅力建设,围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各项工作。海城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绘出一幅景美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新图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城区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春华秋实。海城区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274.89亿元增长到2021年524.97亿元。海城区先后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城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县、2020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城区等荣誉。

产城融合促发展

项目来则经济活,产业兴则经济兴。十年来,海城区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引项目、抓项目,以优质服务推动项目落地,产业规模实现“从小到大”的跨越。建成海城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A、B)区、海城区数字经济创业园和安·宁春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城中心商贸圈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扩大;新鸥鹏教育产业城图书馆、东盟国际商贸城富安居家居建材广场建成投入运营。建立楼宇经济创新基地,吸引了100多家企业入驻。十年间,海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17.96亿元增长到324.17亿元;城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9.41亿元增长到78.71亿元。

面朝大海,产业育新。海城区积极构建向海发展新格局,加快海洋牧场建设,重点依托精工南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冠头岭深水网箱示范区等项目,打造集深海养殖、休闲垂钓等综合性特色海洋产业基地。目前,建成深水网箱养殖基地10031亩、海水珍珠养殖基地3200亩,引进民间资本2亿元建设生态海洋牧场,实现广西民营企业海洋牧场建设“零突破”,荣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称号。依托水产加工业优势,加快打造“中国—东盟(北海)渔业产业园”,向海经济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宽。

依靠丰富的滨海生态资源,海城区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引进建设了紫霞湾新营体育旅游基地、高德文旅综合体等一批文旅项目,培育壮大滨海旅游产业集群,文旅产业取得快速发展,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12年的780.19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2594.38万人次。

海城区全力做强文旅品牌,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酒店、民宿入驻,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涠洲岛南湾鳄鱼山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北海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高德古镇、北海老城景区、北海海底世界、涠洲岛圣堂景区、《印象·1876》北海历史文化景区等5处景区景点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北海老城景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及2021年“广西旅游休闲街区”。

城乡并进增福祉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海城区的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村子变得比以前更漂亮了,路也修到了家门口。”聊起如今生活的变化,65岁的脱贫户陈德雄脸上挂满笑容。陈德雄家2017年就脱贫了,2021年搬进新楼房,如今儿子做电工,儿媳在国家级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上班,两个孙子就近上学,他和老伴在家养养鸡鸭,日子过得很舒心。“我们家现在住上宽敞的楼房,不用再羡慕别人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海城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进一步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1470元增长到41791元,城市低保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农村低保提高到每人每年6800元。建设一批医疗卫生等民生项目,乡镇卫生院100%参与医联体建设,海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揭牌成立,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实现100%覆盖。推进教育工程建设,2022年海城区外国语学校、向海实验小学已建成开学,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扩大,十年来新建小学8所,新建幼儿园8所,改扩建幼儿园4所,小学新增16740个学位,幼儿园新增2430个学位。

海城区采取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包村、其他领导包组并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科级干部一对一包户的“三二一”结对帮扶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村集体经济“三场硬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仅一年时间,便摘掉了该区唯一贫困村赤西村的“贫困帽”。2016年,赤西村提前一年脱贫摘帽。2021年,赤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3.26万元。

同时,海城区利用北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优化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市花公园、体育休闲公园竣工开园,中山公园、长青公园完成改造并开园,北海大道西延线、河南路、拉萨路、天府路等道路竣工通车,城市环境美丽宜居。开展“三无”(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护)小区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大整治,大力推进商业大街、背街小巷整治提升,1900多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494个“三无”小区、217个物业小区和67个老旧小区全面完成改造提升,由曾经的“脏乱差”变“洁净美”。

海城区大力实施“三清三拆”行动,搭建“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公共照明实现村村覆盖,农村道路保洁、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近年来,流下村每年接待游客量达10万人次,并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赤西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网格治理惠民生

“我们家门前的路灯破损严重,希望社区帮我解决这个困难。”今年4月9日,东街街道北部湾东社区网格员蓝莹桢巡查时,收到独居残疾人黄耐幸的心愿。随后,社区立马把他的心愿上架“解忧超市”(北海收集解决群众各类诉求的平台),并联系共建单位市审计局认领此心愿。经过一番努力,黄耐幸的家门前装上了照明灯。

这是海城区持续探索推进基层治理的缩影。海城区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在城区51个村(社区)实现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在823个居民小区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100%覆盖,打造41个“红旗小区”,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向基层延伸,其中6个居民小区党支部获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命名为“城市居民小区星级党组织”。在辖区7个街道打造“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示范点,评选534户“星级文明户”,有效推动党员群众主动参与街巷治理。探索信息化助推市域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广西首家建设使用的县域治理集成平台——“数字海城”平台,并于今年3月实现试运行。

海城区畅通为民服务渠道,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解忧超市”,通过征集心愿、“上架”心愿、部门认领实施等形式,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造“网格化+解忧超市”模式,将辖区51个社区(村)划分为469个网格,凝聚6000多名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到网格开展遍访服务,收集解决群众的“三事”。今年以来,“解忧超市”收集“三事”1255件,解决1138件,“北海E眼”收集群众“三事”22453件,解决21997件。

海城区探索推行“全科社工”驻中心进网格服务新模式,设置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窗口,每天安排2-5名“全科社工”值班为群众办理业务;其余社工下沉基层网格开展遍访服务。“过去我们大多时候都在党群服务中心坐等群众需求,现在是全科社工进网格走街巷入楼栋问需求了。”黄海路社区党委书记沈劲说。

已见繁花结硕果,更立壮志谱新篇。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海城区将继续守正创新、担当实干,以水滴石穿的毅力、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如磐石的定力、舍我其谁的魄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建设美丽富饶和谐幸福新海城。(劳文静)

赤西农民喜获丰收。韩漫婷摄
赤西农民喜获丰收。韩漫婷摄
北海老街知名度不断提升,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郭庆华摄
北海老街知名度不断提升,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郭庆华摄
海城区的食用菌产业越做越大。吴杰摄
海城区的食用菌产业越做越大。吴杰摄
海城区第一实验学校新貌。劳文静摄
海城区第一实验学校新貌。劳文静摄
美丽的滨海风光。郭庆华摄
美丽的滨海风光。郭庆华摄
(责编:许荩文、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