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巩固健康扶贫成果 全面守护群众健康
近年来,南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方位统筹推进医疗保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宋清华医生指导上林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学术团队为患者进行介入手术。
立足于“领”发挥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党建+业务,“扁平化”管理筑牢健康堡垒。南宁市坚持以党建为引擎,将党建与业务工作互促互融,由市卫健委牵头成立市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卫健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协调乡村振兴、医保、民政等部门共同谋划部署,推动工作有序开展。创新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从系统中抽调党员骨干组成6个帮扶指导组,以季度为单位定期深入乡镇、村屯,重点围绕落实医疗保障政策、村卫生室动态监管及慢病签约服务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查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党建+志愿服务,“三扶三助”提升群众幸福感。利用卫健系统所辖公立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势,在全系统开展“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医疗志愿者服务团队到乡镇、村屯开展健康义诊、健康体检、知识科普等,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2022年上半年,全市卫健委系统开展“三扶三助”(即:扶产业、扶就业、扶创业,助学、助残、助医)累计投入283.82万元进行帮扶,惠及脱贫人口3085户、8029人次;组织开展健康义诊等活动66次,受益群众八千多人次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为助推乡村振兴贡献了卫健力量。
邕宁区百济镇华达村医生陆志勤在村卫生室为群众看病。
着眼于“防”,动态防贫监测护航群众健康
加强监管,实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依托国家、自治区卫生健康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系统,结合实地督导走访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群众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目前全市共建有118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38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面实施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现聘用2485名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执业。
及时跟踪,积极为基层群众做好健康服务。积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群众的优势,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况进行监测,主动发现、及时跟进,做好救治、康复等健康服务,配合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截至7月底,南宁市已完成乡村振兴重点监测对象13663户、47399人的核实核准工作,核准率达100%。
南宁市中医医院组织学员开展临床实践病例讨论,通过组织乡村医生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不断优化村医队伍水平。
聚焦于“治”,优化疾病分类管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持续发力,大病专项救治有效管理。积极组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充分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有利条件,收集信息、建立台账,进行动态追踪管理。按照保证质量和方便患者的原则,确定定点救治医院和方案,实施有效治疗。目前全市累计已救治确诊患有大病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8万余人,救治率达99.41%。
规范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推进。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组织开发南宁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共享、质量评估及动态监管等方式,实现患者与线下医疗机构医生资源对接,提高履约质量和管理水平。目前,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712个,符合签约条件的常住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应签尽签。
致力于“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增效
资源整合,扎实推动。南宁市5县及武鸣区、邕宁区的21个县级公立医院、99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展了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同时在37个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118个乡镇卫生院开展远程心电和影像诊断,全市县域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模式实现全覆盖,筑牢因病返贫致贫防护网。
加强培训,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技术培训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20—2021年期间,共开班两期6批次,培训乡镇卫生院骨干、乡村医生等人员1873名,同时完成800间村卫生室中医诊疗设备配备。5月30日,2022年第一批301名乡村医生、40名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学员在市卫生学校正式开班培训。今年3月市财政核拨418万元,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基地承担着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毕业后教育,培养同质化的医生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来源: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