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金融监管局:升级农村金融服务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9月1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樊新鸿一行走访广西正鸿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9月2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樊新鸿一行走访桂林鱼伯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立足于广西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及乡村振兴需要,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围绕升级农村金融服务“六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增加乡村振兴金融有效供给,致力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加大涉农领域金融供给
积极引导银行机构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加大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金融支持,服务广西粮油、糖蔗、蔬菜、水果、桑蚕、茶叶、中药材、畜牧、家禽、渔业10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农业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22年6月末,广西涉农贷款余额11880亿元,较年初增加1055亿元。
积极优化“金色乡村”农村信用信息体系,为农村普惠金融提供数据支撑
联合广西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推出“金色乡村”广西农村信用信息系统,通过归集县级政务数据、采集农户数据等途径,为各级政府提供便捷的农户信用数据管理服务。“金色乡村”项目将金融科技能力与农村发展需求深度结合,围绕涉农数据的采集、应用展开,通过工具、机制、流程的创新和优化,建立与各金融和类金融机构以及当地政府及涉农主管部门(农业、林业、自然资源、人社、财政、公安、市监、税务等)的数据共享和同步机制,解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信用数据采集、更新和应用难三个核心问题。同时坚持“采用合一”原则,拟以归集的全区近2000万农户的信用数据为基础建立广西农村信用大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深入挖掘,扩展农村信用数据的应用范围,实现农村信用评级和农村服务功能,通过建设农户(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采集评价系统、广西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等多个子平台和子系统,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广西农村主体信用服务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2022年4月“广西金色乡村”APP成功上线,目前该系统已完成40个县、累计9433万条数据采集,涵盖农户种植、养殖、信贷、参保等信息。通过打通数据产品、专业模型和系统建设,成功推动钦州市与网商银行“网商贷”普惠金融合作项目落地,对建档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精准画像”,促成缺乏信用信息的涉农市场主体迅速便捷获得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2.65亿元,服务钦州市涉农市场主体超1.5万户。
推动金融机构服务下沉,不断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推动广西金融业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引导银行及保险机构保持基础服务基本全覆盖,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向自然村延伸拓展基础金融服务,提升服务质效、丰富服务种类。截至2022年6月末,全区1188个乡村已实现银行和保险服务全覆盖,14233个行政村实现银行服务全覆盖。县域银行网点数4213个,较年初新增92个,保险机构数量1479个,较年初新增30个。
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管理流程。进一步缩短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申请时间的同时,指导银行开展线上业务办理,及时满足脱贫户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贷款需求。截至2022年5月末,全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贷款余额170.15亿元,较年初增长4.11%,贷款户数37.77万户,较年初增长3.82%。二是持续推进“防贫保”业务落地,为脱贫户因灾、因意外、因病返贫提供防贫保障。截至5月末,“防贫保”已在全区38个县区实现业务落地,为46.48万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提供187.03亿元风险保障。三是强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督促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稳步提升县域存贷比和农业保险供给水平,试点免抵押免担保、利率低至3.75%的“富民贷”业务,为县域发展赋能。截至6月底,20个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1852.22亿元,较年初增长10.98%,高于全区各项贷款增速3.48个百分点。5月末,全区累计发放“富民贷”6843.80万元,贷款农户441户。
进一步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水平
联合广西银保监局、农业农村厅印发《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区开展四位一体“政府+银行+保险+担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提升行动。由农业农村部门提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指导广西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与银行、保险机构共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组织金融服务对接会,指导银行、保险、担保机构现场提供多对一贴心辅导,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增信、保险需求。发挥行业种养殖协会和村委力量,随时推荐种养大户和合作社金融需求信息,及时提供银行保险服务。四位一体首单在贺州落地,为1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300万元,其中农业保险保单质押增信200万元,农业信贷担保费率仅为0.5%。截至2022年6月末,区级农担机构累计向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涉农贷款担保贷款223.77亿元,惠及农业经营主体5.01万户;累计撬动101.43亿元金融资本重点支持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优势特色产业经营主体2.43万户。
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
加大涉农后备企业培育力度,全面落实全区企业上市(挂牌)“三大工程”,支持涉农企业上市(挂牌)。一是大力宣讲资本市场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二是走访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地市政府,深入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产业的优质企业调研,挖掘涉农企业充实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三是深入后备企业调研,积极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指导辖区涉农企业谋划上市路径;四是支持企业运用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融资。截至2022年5月末,全区企业共发行扶贫专项公司债券40.4亿元,获得批文尚待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公司债券15亿元;五是举办各类培训座谈、宣讲路演。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涉农上市公司9家,3家涉农企业IPO在审,辅导备案的涉农拟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涉农挂牌公司11家。
积极推进“保险+期货”模式服务农业农村发展
推动自治区首次出台“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方案,充分发挥了政府引导作用,确保“保险+期货”项目在广西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中的效果,通过“财政+金融”联动,助推八桂乡村振兴。通过研究白糖、生猪等期货产品发展,加强期现联动,增强地方政府和产业主体利用“保险+期货”模式进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意愿,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三农”能力。积极争取交易所加大对广西项目支持金额及力度,引入大商所补贴2500万,郑商所补贴1500万,总保费接近1个亿,开展规模为往年项目的五倍以上。配合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年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试点方案》,推动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试点落实落地。目前,大商所已对广西南宁、玉林、防城港3个生猪“保险+期货”项目预立项,申请额度合计2500万元。积极推动完成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南宁上林县开展的糖料蔗“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项目共涉及20.95万亩糖料蔗、对应115.9万吨白糖产能,项目总保费共计1637.14万元,总赔付2064.72万元,惠及8639户农户,百色右江区项目赔付率达190.76%,刷新郑商所白糖类“保险+期货”项目赔付率纪录。郑州商品交易所在综合业务平台开设白糖基差贸易广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专区,自2021年12月27日开始交易以来至2022年6月末,泛糖专区累计成交量达到3.66万吨,成交金额达到2.13亿元,充分实践了期现结合持续创新服务实体企业的新方式。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