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艺绘壮美广西“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依托“精准扶贫专家工作站”和“乡村振兴研究院”,组建了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动画、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等专家、学者一体的“设计+”专家服务团队。
“设计+”专家服务团发挥设计学学科优势,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与民族特色,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摸清乡村发展建设中遇到的设计瓶颈和规划难题,为乡村振兴建设把脉开方,实现设计成果市场化、设计特征区域化,有效助推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提升治理效能;同时,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提供新借鉴与思考。
艺术学院专家团队为帮扶村农特产品设计精美包装,助力产品增值。
“设计+乡村产业升级”,助推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因地制宜,对接地方设计服务需求。针对地方乡村产业主推的百香果、茶油、白玉蜗牛、灵芝、红薯粉、二禾米等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和品牌推广,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提取市场认知度、辨识度高的区域和产品元素,将现代设计和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包装设计及品牌建设中。二是产教融合,凝聚师生创作设计合力。对接实习实践课程,组织开展命题创作和专题研讨活动,绘制包装效果图350余幅并举办专题展览5场,拍摄助农专题宣传片1部。“设计+”专家服务团队出品的包装设计亮相灌阳“六月六”尝新节暨雪梨黑李节,得到了灌阳县委、县政府和父老乡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大力推广,提升产品设计增值销售。团队设计的农特产品包装设计提升了产品销量,拍摄的助农专题宣传片在南宁市各大公交、地铁媒体平台循环播放。以百香果、红薯粉为例,产品价格由原来的3.5元/斤和9元/斤提升到4.5元/斤和11元/斤,增长涨幅高达28%和22%以上,产品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得到广泛认同。
艺术学院专家团队为帮扶县农产品拍摄广告宣传片在南宁地铁、公交、商场等滚动播放。
“设计+乡村风貌提升”,助推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一是明确设计定位。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执行、乡村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到位、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和生态宜居因素有效衔接,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和谐统一。二是开展设计研究。整合现有环境和村落景观资源,对灌阳县千家峒景区、西山瑶族乡、洞井瑶族乡等实地走访调研10余次,师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10余次,查阅资料560余篇/卷,申报乡村景观设计、少数民族古村落、服装与服饰文化等相关课题40余项,为后续设计实践奠定基础。三是推进设计服务。基于灌阳县“红、古、绿”的发展规划理念,开展“设计+乡村风貌提升”专题研究,设计制定《商家村红色资源开发及古民居街道保护与开发》等“一村一图”发展规划,融铸传承保护与开发建设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乡村。
“设计+乡村乡风文明”,助推文化兴盛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是统一形象标识。设计高辨识度的“精准扶贫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队”服装、配饰、工作场地标识及工作用品等4套/系,亮明工作队员身份,树立良好精神风貌、展现时代担当作为。二是挖掘地域元素。深度“黏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创意,打造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的设计产品,确保乡村振兴留住民族魂,有传承。以西山瑶族乡、洞井瑶族乡发展建设为契机,设计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服装与服饰,绘制完成50余套富有瑶族地域特色、民族风俗的高定服装和成衣制品效果图;同时,提取瑶族聚居区典型元素,设计特色文创产品10余套。三是打造宣传阵地。对接乡村文化发展建设需求,在东阳村、三树村、商家村、大源村等村委会驻地绘制党建、廉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2000余平方;在东阳村小学、黄关二高小等校舍内,绘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墙绘70余幅,紧紧抓住思想铸魂、文化强筋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来源:桂林理工大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