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聚焦2022年乡村振兴·广西

扭住产业不松手 一棒接着一棒跑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2022年07月28日18:06 |
小字号

砂糖橘喜获丰收。

7月,小暑过后,雨热集中,这是一年中柑橘生长最旺盛的时节。博白县盘古村村委会主任詹宗旺正带领村民连续多天扎进果园里,“现在果实已经开始膨大,重量在不断增加,加上雨水比较多,为了防止树枝折断和倒伏,我们要架起撑杆,今年是丰产年,预计可以收获50万斤果,收入100万元左右。”詹宗旺看着压弯枝头的砂糖橘兴奋地说。

6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既没有产业也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贫困村。6年后,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乡村振兴的优美画卷徐徐展开……

从无到有 产业落地垒基石

2015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派了6名第一书记和1名工作队员到博白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盘古村驻村第一书记邓火生上任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忧心忡忡,“精准识别统计有贫困户50户共217人,但是村集体经济和收入几乎为零,村民守着一亩三分地,既没资源又没产业,很难看到发展的希望,脱贫工作一时无从下手。”

遇到同样难题的还有另外两个村的第一书记文小满和罗法荣,他们时常聚到了一起商量对策。“困难很多,但是大家心里憋着一股劲,想着一定要蹚出一条路,干出一些成绩。”旧金村第一书记文小满回忆道。

不久后,三人自费到梧州、桂林等地考察产业,接着又找到广西农科院对三个村的土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都很适合种植砂糖橘。经过对土地流转集中可行性等要素综合考量后,他们决定先在盘古村试水种植砂糖橘,如果效果好再进一步推广。

不过,最初他们的想法并没有取得村委的支持,“第一书记的任期只有两年半,但是沙滩橘一般三年才能结果,如果他们走了谁来接手?”詹宗旺如是说。

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三位第一书记决定自掏腰包,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成立合作社,村民可以选择资金入股或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最终,合作社凑够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发种植100亩砂糖橘,覆盖全部贫困户。

然而,有了资金却没有技术,第一书记们就买书自学,还跑到外地找技术人员软磨硬泡、偷师学艺。“村民都说我们是大学老师,学种植一定很快上手,其实我们心中没底,毕竟学焊接和学种植差距很大,为此我们吃过不少亏。”邓火生笑着自嘲,他们刚开始种植了7000棵树苗,但是不久就枯死了200多棵,请专家来一看,竟然是施肥方式出了问题,还好后来补种成功了。经过边干边摸索,绿意盎然的果园成了村里的希望,也成为镇里产业先行的示范。

党建引领 汇聚力量促发展

2018年,苏钊接任盘古村第一书记,他发现虽然即将迎来砂糖橘的第一年挂果期,但是由于资金已经捉襟见肘,养护成了大难题。为此,他大胆提出采用“党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跟着支部走、带着群众干,盘古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市场优势、生产优势双向融合,加强“凝聚效益”。在组织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的示范引领下,原本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抱团发展。“把利益分配权掌握在党组织手中,让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这是盘古村沙滩橘产业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苏钊回忆道。

当年,盘古村砂糖橘挂果量大约30万斤。结合盘古村的文化历史,根据砂糖橘口感清甜、果皮起沙、颜色深红的特点,第一书记为盘古村的第一个产业砂糖橘命名为“盘古一号”,并自己动手设计包装盒且申请了外观设计的专利。包装盒不仅外观漂亮,便于运输,还可以定标定量。产品上市后,价格比零售批发提高10%-15%,利润更是提升超过50%。

与此同时,盘古村通过与政府机关等单位以“组织联建、产业帮扶”的模式,联手打造“第一书记代言脱贫村农特产品”党建品牌,并开设盘古村“第一书记直播间”,围绕驻村故事、好物推荐、惠农政策、返乡创业等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过去我们的收入主要靠种田,全家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我和老婆两个人每天到果园干活,平均每天收入160到200元,一个月收入就有5000元左右。”盘古村村民詹德军说。由于父母年迈,加上当时两个小孩仍在中学就读,2015年前,詹德军只能在家务农和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难。村里发展砂糖橘产业后,为贫困户提供了大约50个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工作就能有稳定的收入。如今,詹德军的两个小孩先后考上大学,这让他感觉日子越过越实在,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近年来,沙滩橘产业不仅为盘古村的脱贫打下来坚实的基础,还给盘古村带来2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创新思路 产业振兴百花齐放

2021年是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盘古村第三任第一书记黄海贵接过前任们的“接力棒”,也开启乡村振兴的第一棒。“《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中明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合作社,才能做大做强产业规模。”黄海贵在村两委会议上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黄海贵更加坚定了他的工作思路:“一方面要稳固拓展脱贫成果,做好低收入农户及监测户的政策帮扶;另一方面要积极谋划产业振兴,壮大集体经济。”

驻村以来,黄海贵积极推动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设施农业应用推广等工作,开办种植技术培训10多期,培训农民200余人次,引导农户发展产业8户,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脱贫户梁荣通过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贷款了5万元,用于发展种植砂糖桔产业,他高兴地说“我们家庭人口多,光靠我一个人打工的工资根本不够,赶在国家贷款免息的政策下,在第一书记的技术指导下,我们才敢发展种植,目前每年能够增加收入3万多元。”

除了继续把砂糖橘产业做到质量、数量、销量的可持续发展,黄海贵考虑要多条腿走路,降低单一产业的市场波动风险,他决定把前几任第一书记村村联社的设想落地开花。

目前广西机电职业学院定点帮扶博白县顿谷镇和水鸣镇的6个村,每个村的产业发展基础、集体经济实力、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各不相同,但是却能够相互补充。以学校为后盾单位进行统筹,打破村与村之间的产业藩篱,整合6个村的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通过“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发展思路,逐步建立投入、增值、再投入的滚动发展机制,释放土地流转的最大潜能,以产业促振兴,实现富民强村,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如今,盘古村在龙头产业沙滩橘的引领下,还开辟了100亩的菠萝蜜产业,并和第三方公司签订保价回收合同,由第三方公司提供菠萝蜜树种和技术指导,彻底解决了产品的销路难问题。其它5个村也分别发展了青柚、陈皮柑、柠檬、肉牛、生猪、芒编等多个产业。一个功能互补、互促共进的多村联合特色产业模式正在悄然成型。

产业振兴不仅鼓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还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后劲。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驻村第一书记们牢记初心使命,扭住产业不松手,一棒接着一棒跑,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续奋斗,从无到有,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他们带领村民打破老路子,发展新业态,开拓新渠道,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不断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黄宝龙 黄海贵)

来源: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李敏军、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