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柳州市“三套组合拳”打造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2022年06月24日15:39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柳州市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发展和供给侧改革需要,大力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机融合,积极构建具有柳州特色的新时代产教融合城市发展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1年,柳州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 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

潘旭阳局长等一行参观柳州市旅游学校旅游精品体验线路。吴光燃摄

市领导参观柳州市旅游学校旅游精品体验线路。吴光燃摄

打好政策扶持组合拳,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城市发展支撑体系

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将产教融合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通过产业聚合、服务组合、部门联合驱动和助推产教融合城市稳步行进。

柳职携手广汽集团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吴光燃摄

柳职携手广汽集团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吴光燃摄

一是以优势产业为依托,推进产教融合体系聚合。确定“3+3+1”目标产业体系,即构建以汽车+工程机械+轻工(智能家电)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体系,以智能轨道+智能电网+生物制药为龙头的新兴战略产业产教融合体系,以及以工业设计、大数据为重点的配套服务体系。研究出台《柳州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方案》,重点建设34个产教融合项目,从产业升级、平台载体、政策体系等方面全方位一体推进柳州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

二是以政策供给为驱动,推进产教融合服务组合。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提供一系列配套支持。如在建设用地上,对企业投资参建、合建的职校和高校建设用地,如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相关条件,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在税收减免上,企业委托学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产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在技术审批上,涉及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可获得工信或发改等部门的优先支持。以上政策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对企业吸引力不足、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目前已有22家企业入围广西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三是以金融配套为激励,推进产教融合资源整合。积极倡导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开发适合产教融合项目特点的多元化融资品种,支持企业为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进行股权融资和发行债权产品。鼓励各县(区)通过减免建设规费、返还老校区资产置换收益等方式,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建设。目前争取到国家产教融合建设项目资金9500万元,用于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训楼。

四是以机制协同为保障,推进产教融合多元主体联合。强化协调联动,建立由发改、教育牵头,科技、工信、财政、人社、自然资源、金融、税务等部门密切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促的工作合力。强化督查指导,建立深化产教融合督查机制,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加大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督查力度,确保项目稳中求进。强化政策宣传,广泛宣传产教融合政策及配套措施,积极引导学校和企业投身产教融合,大力营造全市关注、理解、支持、参与产教融合的良好氛围。

打好职教育人组合拳,全面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柳州市聚焦产教融合项目需求,通过专业融通、精神融入、师资融汇、课程融合等途径,全环节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激活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一池春水。

一是优化专业体系。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完善和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制定实施《柳州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重点建设专业集群17 个,新增专业23个,培育高职“双高”建设专业群约20个、中职品牌专业约50个,大力做强汽车、机械、信息、轨道交通等主干专业集群;改造提升钢铁、日化、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专业集群;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无人机驾驶及维修、城市轨道交通、VR 技术、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民宿运营、健康养老、观光农业、生物制药等新兴专业集群,及时顺应柳州新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

二是厚植劳动精神。成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鼓励有条件的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类选修课程,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组织开展“柳州工匠进校园”“技能大师进校园”“劳模进校园”“职业院校校园开放日”等系列活动,鼓励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向普通中小学定期开放,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普职渗透试点。柳州铁道职业学院、柳州市第一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

三是培育双师型队伍。严格落实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或服务岗位实践,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新入职专业教师前3年应在企业连续实践6个月以上。允许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公开招聘的特殊高技能人才适当放宽学历要求。目前柳州市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已达46%,培育出10多个技术精湛、倾心育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四是打造优质课程。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创建终身职业技培训平台,精心培育一批优质课程,为一线劳动者提能强技提供培训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整合校企资源,开发立体化、可选择的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探索高等学校和行业企业课程学分转换互认,鼓励高校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购买创新创业、前沿技术课程和教学服务,努力满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打好校企合作组合拳,积极拓展产教融合平台载体

在产教融合上,柳州市委、市政府不仅肩负设计师重任,还扮演牵线人角色,积极探索引企入校、邀企办校、携企建校,分类引导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协同搭建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一是打造政校企“联盟体”。在柳东新区同步规划建设汽车产业园与柳州职业教育园,采取“产城互融、资源共享”和“园校互融、校企共建”模式,建设“产—教—城”融合发展的广西产城融合示范区。柳州职教园区占地6000亩,累计投资超过37亿元,现有8所院校入驻,在校生近10万人,实现了本科、高职、中职全产业链人才培育,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集聚。

二是共建产教融合中心。引导技术性强、实践性强、工业积累程度较高的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先后组建广西汽车产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等13个职教集团,建立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15个产业学院,建成30个具有品牌特色的专业实训基地、16个千万元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17个技术应用及推广中心、22 个“大师工作室”,让企业成为职校的“后花园”和“根据地”。

三是携手开拓海外市场。实施《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升级行动计划(2021—2025)》,鼓励职业院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伴随企业“走出去”,推动上汽通用五菱、柳工等知名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先后建成中印(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学院、中泰轨道交通学院、柳工—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与培训中心等9个对外合作平台,输出中国职教标准130项,为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广西智慧”。

四是创建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汇聚柳州市行业人才供需、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毕业生状态、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供求信息,向职业院校、本科高校和行业企业等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吴光燃)

(责编:许荩文、叶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