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努力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近年来,田林县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擦亮文化瑰宝,让民族民间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田林县是广西面积大县,国土面积5577平方公里,居住着壮、汉、瑶、苗、彝等10个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成田林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路壮剧、“壮族三月三”歌圩、壮族吼敢习俗、瑶族盘王舞、瑶族铜鼓舞、壮族祭瑶娘、壮族祭瑶王、瑶族抛绣包、瑶族刺绣、壮族纺织,浪平、平塘高山汉族山歌、瑶族山歌盘古瑶、蓝电瑶、木炳瑶山歌,定安调、八桂调旧州调利周调壮族山歌,苗族芦苼……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田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价值,是过去世代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是人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代人来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田林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负责人说。近年来,田林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积极做好全县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普查,并组织人员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地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同时,还不断加强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培训,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全力留住20多万田林儿女的乡愁。
据悉,2006年以来,田林县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保护名录2项(瑶族铜鼓舞和壮剧);成功申报广西区级非遗代表性保护名录9项(壮族祭瑶娘、壮族祭瑶王、壮族吼敢习俗、壮族定安调、瑶族盘王舞、瑶族抛绣包、瑶族刺绣技艺以及两个国家级名录);成功申报百色市级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12项(区级的9个名录上加上壮族纺织、定安销正月和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县级有27项。2021年,田林县体育中心、壮剧中心建成使用,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优质的非遗文化资源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田林瑶族刺绣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盘海燕技艺娴熟,村民经常聚在一起向她学习,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艺教给大家。她表示:“我从小就会这门手艺,我也爱这门手艺。我是瑶族刺绣的传承人,我想让我们的刺绣代代相传,把瑶族刺绣技艺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现我分别在八渡和利周设有培训传承基地,有固定绣娘300多人,以工厂加农户模式,回收瑶绣产品,不仅给群众带来收入,还把这项技艺发扬光大。”
田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田林先民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地方特色和灵魂的体现,是社会前行与发展的魂脉印记,也是田林人民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之所在,更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田林县将继续根植沃土,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把田林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与保护中让非遗文化“活”起来,进一步彰显田林文化的魅力。(冉俊彪)
来源:田林县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