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广西要闻

牵住“牛鼻子” 同奔振兴路

广西天等县依托养牛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2022年03月30日15:31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暖春三月,走进广西天等县驮堪乡驮堪村净屯,清一色红砖楼房错落有致,硬化村道干净整洁,排水沟、太阳能路灯彰显现代气息。

谁能想到,几年前,净屯村民赵维业连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都难为情:“牛就养在房子一楼,家里真是又脏又臭。”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天等县因地制宜,立足资源优势,深挖潜力,把养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产业来抓,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健全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着力培育广西养牛大县,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邻里和谐、乡村文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依托资源禀赋,扩大养殖规模,养牛产业更兴旺

天等县驮堪乡孔民村营屯村民李长生曾经很苦恼。“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需要照顾,我想出去打工都不行。”李长生说,靠着家里几亩薄田种出来的玉米,前些年他家每年收入仅有几千元。

看到别人养牛挣钱,2015年李长生养了4头牛,2018年发展到8头,后来李长生得到资助建起养殖场扩大养牛规模,目前存栏26头。

“养牛以后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生活也是一年比一年好。”李长生感慨。

李长生是天等县群众通过养殖肉牛脱贫致富的一个典型例子。

天等县驮堪乡犇犇养牛合作社工作人员在喂牛。文雁摄

天等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国土面积2159平方公里,山地占80%,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

在别人看来,天等资源匮乏,土地贫瘠,但在天等县委书记麦成柱眼里,天等县依旧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

“天等人有养牛传统,养牛经验丰富;天等海拔适中,气候温和,适合发展养殖业;天等山多,但都不是大山脉,一个山谷与一个山谷间,呈‘碗’状地形,是天然牧场;天等有18万亩水稻、26万亩玉米和6万亩甘蔗,每年产生大量的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尾叶,有丰富的牛饲料。”人员、气候、场地和饲料齐全,麦成柱认为,天等发展养牛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天等县成立牛羊养殖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驻组办公,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协调解决问题,为养牛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天等县联合金融机构,出台金融扶持养牛政策,通过“三进”服务方式解决群众养牛资金困难的问题。

同时,出台《天等县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实施方案》等8份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标准化示范场和养殖小区进行奖励。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天等县引进国外优良胚胎移植项目,大力推广母牛同期发情技术,通过统一供种牛、统一供精料、保价回收架子牛的方式激发农户养牛积极性。结合养牛产业规模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国家粮改饲项目示范县建设。大力建设养牛基地项目,健全养牛产业链配套设施,建成崇左市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全县肉牛产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此外,天等县还通过多方服务,推进养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定期开展全县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季防疫集中免疫行动;聘用畜牧专业人才,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出台肉牛养殖保险优惠政策,采取“县+乡镇+村级防治员+保险公司”模式共同开展肉牛保险财政补贴,为群众养牛代购保险,增强产业防范风险能力,降低因病因灾或意外事故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切实解决养殖户后顾之忧。

得力的措施和独特的资源,让天等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牛产业更加兴旺。截至2021年底,全县肉牛养殖户1.48万多户,累计建成肉牛养殖小区(场)113个,其中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11个,建成22个生态养殖场;2021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10.82万头,年产值1.4亿元。

实施人畜分离,集中圈养肉牛,生态环境更宜居

过去,驮堪村净屯空有其名,村子里不够“净”。村里到处是牛粪,遇上下雨天更是污水横流。

“乡村振兴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全面实现,养牛村既要实现养牛致富,又要追求生态宜居,‘牛粪’与‘乡愁’怎样才能和谐共生?这可是个不小的难题。”驮堪乡党委书记赵丹说,近年来,驮堪乡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想方设法让牛与人“分居”,让村子既发展起来,又变得美丽起来。

为了实现人畜分离,驮堪乡将牛集中起来饲养在远离住房的地方。赵丹说,净屯出地,政府帮建,建成了净屯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占地8亩,总共建设16个饲养格栏,可集中饲养160头牛,满足了村民养牛的需求。”

养殖小区建成后,屯里养牛户陆续将牛集中起来喂养,通过集中管理、生态养殖,养牛产业也得到转型升级,畜禽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得以提高,实现了养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收益。

天等县福新镇黎亮村布堪屯小广场一角。文雁摄

人畜分离生态养殖模式,使天等县“养牛升级版”的打造有声有色,破解了养牛产业与美丽乡村发展相矛盾的难题,打造了宜居宜业的新农村,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尝到养牛“甜头”,专心发展产业,乡村风气更文明

天等县驮堪乡南岭村村民黄梅琴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小孩上学放学和喂牛。

“以前我老公在广东打工,我独自在家里带三个小孩,每天都围着小孩转,唯一的收入就是种玉米,一年下来也就一两千块钱。”黄美琴说起以前的拮据生活,依然历历在目。

“后来在政府的扶持下,我贷款养殖了3头牛犊,每年有两三万块钱的收入,根本都不用问老公要钱。”黄美琴说,其丈夫见她在家养牛也能挣钱,回到家里跟她一起养牛。

养牛致富,天等县宁干乡黎明村玉屯村民零福胜对此感受也很深。他是全县第一个引进西门塔尔牛养殖的人。

起初,零福胜从外地买了4头西门塔尔牛回来养。当时,村里人都没有见过这种牛,认为零福胜靠养牛致富是不可能的。零福胜用事实告诉村民们,他走对了路子。

从开始4头牛,发展到现在的12头牛,零福胜家庭人年均收入3万多元。

在零福胜的示范带动下,目前玉屯共有肉牛存栏680多头,养牛户率高达93%。

天等县福新镇黎亮村小罡屯村民聚在一起下棋。文雁摄

产业兴、百姓富、乡风好。从养牛中尝到产业发展甜头的玉屯村民家庭富足了,邻里更和睦,人心也更齐了。“大家心里都想着发展产业,哪有空为了些蝇头小利争来争去的?” 黎明村村支书黄炳承说。

“可以说,养牛产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我们天等县乡村振兴,还带来了乡村风气的大转变,增进了和谐,同时也有效助力社会治安状况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天等县委常委、副县长农文杰深有感触地说。(彭远贺 文雁 李志高 黄艳芳)

(责编:彭远贺、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