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广西象州:打造食用菌产业 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022年03月28日09:41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3月18日,广西象州县象州镇沙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蘑菇棚内,菌棒上长满了一朵朵成熟的榆黄菇,一簇簇、一丛丛,满眼金黄,清香扑鼻,特别诱人。采摘、打包、搬运、装车.....工人们正在采收已经成熟的榆黄菇,一派繁忙景象。

工人们在采收成熟的食用菌。广西农业农村厅供图

据了解,象州县象州镇沙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以“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的发展模式运营。目前正值榆黄菇出菇高峰期,该基地每天的采摘量在500斤左右,每斤8元左右。

“我们的食用菌是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象州镇沙兰村的一张名片。”沙兰村委驻村工作队员、食用菌种植基地负责人肖明说,“我们这个基地目前种植有榆黄菇、黑木耳等食用菌,产品十分畅销,主要销往县内学校、企业、机关饭堂等地方,从去年9月开始种植,到12月份4个月的产值突破10万元。”

黑木耳丰收。广西农业农村厅供图

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肖明和他的伙伴们更加心系村民增收。目前在食用菌种植基地长期务工的村民有8人,其中脱贫户就有3人,每人每月工资有2500元左右。他们主要做菌棒生产、消毒接种、喷淋养菌、菌菇采收等全过程,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学到技术。在出菇高峰期,每天都会聘请近20名本地村民临时采摘,每人每日有100多元的务工收入。

来自沙兰村委白石良村的左积妹说:“我从去年九月份到这里种菌,一个月有2400元,收入还可以,又可以照顾家庭,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榆黄菇长势良好。广西农业农村厅供图

据悉,该食用菌种植基地菌棒原料是将当地盛产的甘蔗叶与多种有机原料混合而成,出菇后,废弃菌包经过发酵后成为营养丰富的有机肥,又回归田地作为果树、中草药的肥料,形成了零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循环产业链,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目前,基地平时保持菌棒3万棒左右,全年7万棒左右,每年可为沙兰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的,其余6个村每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

村民对食用菌进行整理、打包。广西农业农村厅供图

近年来,象州县象州镇因地制宜瞄准食用菌市场前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该食用菌种植基地是象州镇沙兰村盘活闲置楼房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蘑菇、榆黄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种植基地及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村村联合产业链。通过聘用脱贫户作为日常管理和维护人员,提升产业项目扶贫效益,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实现农户增收、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象州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引导沙兰、龙富等7个村委发展食用菌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攻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象州镇镇长玉雪影说。(广西农业农村厅)

(责编:李敏军、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