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官塘大桥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1月12日,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下发的《关于颁发第十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决定》中,由中铁上海局五公司承建的柳州市官塘大桥工程榜上有名。这是继五公司承建的柳州双拥大桥获得詹天佑奖后再一次获此殊荣。目前全柳州市仅有的两个“詹天佑奖”工程均由中铁上海局五公司承建。
骑行爱好者从官塘大桥经过。唐小英摄
经过多方审查,科技部核准,建设部认定,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的共同支持与指导下,以弘扬科技创新精神,表彰奖励了42项土木工程领域的杰出代表性工程,他们是集结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成绩显著的工程项目,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最高荣誉奖。
柳州市官塘大桥是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自主独立投资建设的首个PPP项目。该桥主桥为中承式钢箱拱桥,结构体系为有推力提篮式拱桥,跨径457米。
柳州市官塘大桥全景。唐小英摄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项目部面临的最大“拦路虎”不是“PPP”模式的首次尝试,而是拱肋跨径长达457m、拱顶高度距水面高达107m、拱肋内倾10°空间定位难等诸多技术难题。针对以上难题,项目部采用“桥位低位拼装、大节段整体提升”分段施工,逐一化解了拱肋跨径长、拱顶高度距离水面高等问题。面对“史无前例”的高难度提升,技术团队采取了全面仿真分析和模型模拟提升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拱段力学行为进行了全面分析,还专门设计了与大桥比例1:10的模型,先后进行了十余次中拱段整体提升模拟试验,对大桥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了反复论证,弥补了理论计算偏差。
在模拟试验的同时,项目部还研发了“危大工程信息监测指挥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中拱段设置了90余个传感器,并安排了16个不同职责的技术小组,对吊装过程中的中拱段进行全时段全方位监测,确保了大桥建设的最大难题得以顺利攻克。
截至目前,官塘大桥共获得专利授权38项、省部级工法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科技成果被多个专业机构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还获得2019年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中国钢结构金奖、2020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多项荣誉,质量优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2018年11月27日,历经2年7个月的建设,官塘大桥提前6个月建成通车,将柳州河东北片区到柳东新区原有的40分钟车程缩短到了10分钟,更加密切了两个区域交通联系,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通选择,对柳东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唐小英、杨志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