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按下了美颜键 蜕变如画

“我的家乡是一个靠近城区的五星级村,这里产业兴旺、风景如画,这几年,政府投入资金,帮我们房前屋后立面改造,让我的家既保留了乡愁,又有古色古香的韵味,相信你们来到丹竹江,也会陶醉其中……”家住防城港市防城区丹竹江村水田组,今年21岁,现就读于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苏艳彦讲述着这几年家乡的变化。
改造后的家乡庭院。防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防城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让群众发自内心的竖起大拇指夸赞“日子越过越甜蜜!”
走进防城港市防城区丹竹江村,这个离防城主城区9公里,车程只需要15分钟的村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在村中走,恰似画中游”。笔直宽敞的大道、雅致的庭院,一座座中国风样式的楼房,绿树、繁花点缀其中,环村图文并茂的宣传文化长廊,清澈的防城江水流淌而过,放眼望去,整个村庄,现代与古朴相得益彰,美丽乡愁跃然而生。在苏艳彦的眼里,这几年,家乡就像是按下了“美颜键”,这份蜕变出新的美,让她身为丹竹江村人感到幸福和甜蜜。苏艳彦一有机会,就会打开手机拿家乡的五年前后对比照,跟同学们介绍家乡发生的变化。
改造后的家门口。防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实施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防城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坚持党建引领,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出发,着力实施硬化道路、绿化村屯、净化饮水、亮化村庄等一批惠民工程,让丹竹江村告别了过去尘土飞扬、杂草丛生的景象,化身“金山、银山”,成为防城区生态乡村示范点。
丹竹江村的发展也拉进了与城市间的距离。村民上班时间在城区务工、读书,周末下地干农活,不丢荒土地,日子过得既充实又和谐。
村民苏艳彦正在地里采摘橘子。防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苏艳彦介绍,现在家里的15亩的田地里,种植有50多棵金橘树,30多株洛神花及萝卜、玉米等果蔬,等家里的3层楼房建好后,准备打造一个农家饭庄,让游客品尝地道农家美食、采摘有机果蔬、感受浓浓的乡土乡情。
下一步,防城区将继续抓普惠、强短板,让民生幸福真真正正成为高水平全面小康最鲜亮的底色,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黄琳琳 黄翔 苏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