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国内要闻

因水而兴 向水而为

江苏姜堰多渠道系统治理“大中小微”水体

本报记者 何 聪 尹晓宇
2021年10月18日09:4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江苏姜堰,因水而兴。如何让城中的水连起来、活起来、清起来?姜堰一直在探索。

近5年来,姜堰累计投入近10亿元,系统治理“大中小微”水体,构建多元河长制,创新开展“河长制+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描绘出一幅美丽图景。

姜堰水沛,自古而然。流淌了2000多年的老通扬运河由此穿过,滋养着这片土地。

因水而兴,向水而为。近5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累计投入近10亿元,系统治理“大中小微”水体,描绘出一幅水美图景。

改变思路,系统整治区域水环境

孙宝华的一天是从巡河开始的。“水越来越美了!”他说。老孙沿着姜堰区罗塘街道前舍村的河边行走。作为巡河志愿者,孙宝华对每天的工作早已习以为常。

“以前河道上有私搭乱建,现在违建拆了,政府还在河岸上栽种了花卉树苗、铺上了草坪,家门口成了‘水上花园’。”老孙家门口的这条运河既能引水灌溉,又能调节旱涝。但另一方面,老通扬运河东部片区作为姜堰通南地区引水的最末端,水资源禀赋较差,河网多年缺少整治,导致河床淤积、水生态退化。

为解决这一问题,姜堰区采取区域整体治理思路,对区域内的拜官河、新河、白南河3条骨干河道进行整治,同时新建了一座生态调水泵站、5座节制闸,对沿线河道进行清障。

在拜官河泵站,记者看到,两座水闸正通过提水来增加河水的流动性。在白南河,新修建的护坡采用了波浪桩,河坡上种满护坡植物。系统整治区域水环境,让水连起来、活起来更清起来。据介绍,老通扬运河东部片区水生态修复完成后,可以实现50至100平方千米片区调水、控水、活水,不仅能改善水生态,还能保障农业生产用水。

构建多元河长制,实现监管全覆盖

姜堰河湖密布,但遍布的小塘河也成为当地乡村河湖治理的难点。为此,当地将河长制工作进一步下沉至基层网络。

这天,正下小雨,顾高镇西芦村党支部书记邰迎华像往常一样,利用上班前的时间巡查村里的沟塘,一旦发现杂草、树叶等水面漂浮物,就及时组织打捞。

曾经的西芦沟塘每到夏天就水体发臭、蚊蝇乱飞,村民只能绕道而行。去年,邰迎华在顾高镇水利站协助下,筹资160余万元整治这个沟塘,清淤泥、运垃圾、引活水、栽植物、养鱼苗……走进如今的西芦村,沟塘两岸已是景色宜人。“现在我们村的沟塘真是大变样,水面清清爽爽,岸边成了我们散步乘凉的好去处。”村民凌华吉开心地说。

此外,姜堰还公开聘请了数百名民间河长,每届聘期3年。这些河长积极参与到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监督中,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彰显多元叠加效应。

与此同时,姜堰将河长履职、河湖管护、水质监测以及工程建设等功能系统整合,开发“智慧河湖”管理系统,无人机智能巡检“天眼”、手机APP“防线”、骨干河湖130处实时监控“地网”全面发力,初步实现了河湖管护的网格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河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河长制的不断推进,姜堰还创新探索“河长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三水街道的小杨村是省级水美乡村,阡陌交通,水网相连。近年来,区域内的河道水生态环境提档升级,河道疏浚、生态护坡、雨污分流、截污纳管,进一步优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环境好了,经济也不断发展。在现在的小杨村,既有亲子类的研学,比如家庭农场,也有蟹村生活体验项目,人气越来越旺。

在境内河道总长近400千米、地处里下河地区的淤溪镇,去年起,镇里以镇村河长履职为抓手,以纵横交错的水网为载体,深度挖掘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周庄村的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千垎田园景区。同时,镇村河长分类实施“一河一策”“一片一策”,开展区域水环境治理,因地制宜打造人文水景观。

姜堰区委书记、总河长方针表示,下一步,姜堰区将秉承“幸福河湖、美丽姜堰”建设理念,打造“水韵古罗塘、最美金姜堰”的“幸福河湖”生动样本,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8日 第 13 版)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