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广西要闻

多民族同心浇灌 壮美广西绽放绚丽团结繁花

彭远贺
2021年10月14日10:41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南宁园博园举行“壮族三月三”跳竹竿舞活动。人民网 彭远贺摄

广西民族博物馆里,体形硕大的“铜鼓之王”、气势恢弘的花山岩画以及用竹笼机织出的斑斓壮锦等展品,无不体现八桂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每年农历三月三,广西各地的歌圩里,身着盛装的各族群众,弹响天琴,对起山歌,跳多耶舞、踩堂舞……欢声笑语洋溢在壮乡大地上,其乐融融。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12个自治县、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和59个民族乡。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的血脉和文化,在此传承、交融发展,共同浇灌八桂大地的壮美富饶。

一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典型示范效应进一步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族群众同心谱写了“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壮丽篇章。

广西民族团结之花为什么这样红?

脱贫战里同心攻坚 发展乡村共谋振兴

互敬互助亲如一家,是广西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陈双村是个移民大村,居住着壮、毛南、苗、水、瑶、汉、阿昌、布依等12个民族,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居住格局。

氛围和睦,人有劲头。陈双村各族村民你帮我、我带你,共同发展砂糖橘、糖蔗等种植业,打造“毛苗瑶”新村旅游休闲区。毛南族、苗族、瑶族群众还“合伙”开起“毛苗瑶”农家乐园,一起把幸福日子往长远过。

陈双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韦贶摄

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万元,移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不足500元增至2万元,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有福同享,有情人终成眷属。口袋鼓起来的陈双村各族村民,脑袋也“富”了起来,摒弃近亲结婚等陋习,互相通婚、喜结良缘。

广西民宗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广西,各族通婚十分普遍。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区汉族和少数民族混合的家庭户户数比2010年增长接近30%,全户少数民族混合的家庭户户数比2010年增长接近25%。

就是一家人,共做一家事。

“再接再厉,通过党和政府以及滴水村老百姓的共同努力,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滴水村驻村第一书记苏景气坚定地说。

在帮扶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滴水村已种植甜茶400亩,全村累计种植甜茶2500亩,独具瑶族特色的原生态节目大受欢迎,滴水瑶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正在稳步实施。

广西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选派14.2万名驻村干部驻村帮扶,组织10多万名乡镇干部包村联村扶贫。组织145名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智力帮扶,选派近2.2万人次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开展产业指导、技术服务。

2020年,广西实现全区376.5万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边境地区53.7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个贫困自治县(含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5个边境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全面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在乡村振兴征途上,我们要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全力以赴把富民乡村产业发展好。”广西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民族自治有保障

“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我们找,她都第一时间赶到,帮大家解决好矛盾纠纷。”在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福瑶村,村支书雷荣珍就是大家的“贴心人”。

有一次,福瑶村牛塘背屯一对夫妇闹离婚闹得很凶。晚上八点多,雷荣珍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往现场赶,途中不慎摔倒扭伤脚腕,但她忍痛继续驱车。赶到后,她通宵做了三四个小时的思想工作,终于说服他们不离婚。

“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幸福的家庭,才有和谐的社会。”雷荣珍欣慰地说,这对夫妇此后没再提离婚。

维护好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关键。

广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广西先后制定(修订)实施自治县的自治条例12件、单行条例24件;其他地方性民族法规10件,涉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教育、壮医药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方面;出台现行有效的民族政策和规范性文件157件,切实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民族关系、保障民族团结。

民族文化交融发展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走向世界的广西民族文化里,不得不提脍炙人口的刘三姐对山歌。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相传,歌仙刘三姐是壮族。在她的故乡河池市宜州区,68岁的仫佬族谢庆良也是刘三姐歌谣传承人之一,而且其一家三代共唱三姐,一唱就是半个世纪。

宜州是壮、汉、仫佬、瑶等民族的世居地,这里人人爱山歌、村村有歌王、乡乡有歌会、寨寨有歌圩。

母亲卢秀兰是当地有名的壮族山歌手,谢庆良从小耳濡目染,掌握了多种歌腔演唱法、即兴编歌技巧和对唱策略。

山歌为媒,依歌择配。谢庆良正是通过对山歌,认准了对象,娶了壮族妻子黄淑芝。

在家里,谢庆良和黄淑芝把山歌教给儿子儿媳,又教给孙子孙女,一家三代同唱刘三姐山歌。

谢庆良非常重视山歌的传承,对一些传统歌腔进行改良、创新,并发掘、培养了一批青少年歌手。有教无类,他的学生来自不同民族、不同职业。

在广西,民族文化得以在各民族中传承,交融发展并发扬光大。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柳州螺蛳粉等6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年一度的“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成为展现民族文化魅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盛会,唱山歌、抛绣球、竹竿舞、铜鼓舞等传统习俗已转化为各民族共享的文化活动……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交融创新,增进了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加固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四梁八柱”。

“千棵青松共一岭,万根翠竹同一林;民族团结实在好,恩恩爱爱一家亲……”谢庆良老两口和大孙女一同唱响的即兴山歌,正是八桂大地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同心浇灌壮美广西民族团结繁花的真实写照。

(责编:朱晓玲、黄昱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