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广西赛区复赛开锣

2021年04月25日09:32  来源:南宁云—南宁晚报
 

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广西赛区复赛开锣

比拼创新设计 展示奇思妙想

昨日,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广西赛区)复赛在南宁拉开战幕。赛场上,从传奇的“傩魂神韵”到唯美的“四季中国”,从奥妙无穷的生物世界到包罗万象的智能科技……选手们竞展奇思妙想,比拼创新创意设计,展现科技的无限魅力。

南宁师范大学选手演示参赛作品《基于Arduino的避障小车》。记者赖有光摄

53支队伍现场拼创新创意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区45所学校的979支队伍1958名选手参加,经过严格评审,有53支队伍入围复赛。大赛共设28个分赛区,赛程为地区分赛区及全国总赛区两个阶段。

今年大赛围绕“智能、安全、环保”三大主题,设置“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个单元。其中“创意作品”设“未来教育”和“智能控制”命题,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科普产品研发;“科普实验”单元设“生物环境”和“风能利用”命题,突出任务驱动型活动。比赛切实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及科学教育理念的应用与普及,深入考查青少年关于人工智能、流体力学、机械设计、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团队合作、批判思维、临场应变、动手实践等能力。

利用风能巧手“智”造作品

风能是地球表面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清洁的可持续能源,风能已经成为除水能外技术最成熟、最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

利用风能可以“智”造出哪些富有创意的作品?记者在“风能利用”赛场看到,参赛队伍的选手们自选材料、自定思路设计制作风帆小车,在与风能成90度的赛道上负重行驶,小车负重越大成绩越好,这需要学生们掌握运用机械结构设计和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在采访中,很多参赛选手纷纷表示,通过比赛不仅丰富了知识、拓展了思维,还提高了学习兴趣。

推动创意作品成果落地转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参赛作品《水面垃圾自动捕捞船》、南宁师范大学选手的参赛作品《基于Arduino的避障小车》、桂林理工大学选手的参赛作品《可见光双向身份认证系统》、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选手的参赛作品《储物鲁班锁》、河池市金城江第二初级中学的参赛作品《智能禁锢警示器》、玉林市第一中学选手的参赛作品《药品自动售卖机》……极具“脑洞大开”的作品无一不展示出参赛选手们的创新创意,令人啧啧称奇。

创意作品在“未来教育”中也呈现出另一番比拼的场面。《毛南族旅游文创设计》是桂林理工大学谭阳和小伙伴章鉴烽的作品。这件民族文创作品不仅凝聚了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还具有相当高的审美艺术价值。桂林医学院欧阳和王瑞霖的参赛作品《芯诊断——全球首款阿尔茨海默综合征联合诊断芯片》在医学领域具有重大应用潜力。(记者 凌剑伊)

(责编:庞冠华、周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