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助人到扶贫人的蜕变

——记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中草药栽培专业毕业生韦玉俗

2021年03月24日16:41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树高千丈不忘根,学子最念故乡情。2019年6月,怀着对家乡深沉的爱,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2016级中草药栽培专业毕业生韦玉俗积极响应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号召,回到家乡河池市大化县雅龙乡竹山村从事公益性岗位村务协管员工作,后被选拔为竹山村扶贫档案信息员,从一名受助大学生蜕变为一名扶贫一线的“战士”。

心中有梦,潜心学习知识本领

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来,家庭经济困难的韦玉俗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与引导下,韦玉俗明白,“等”“靠”“要”思想必须摒弃,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2016年9月,韦玉俗凭借个人努力考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能够有一技之长,她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中草药栽培技术这样冷门但却实用的专业。在大学里,她深谙笨鸟先飞的道理,只有沉下心来,认真完成学业,才是正确的出路。

她把书本上和实验室里的中草药摸透,把实用栽培技术学牢,从大一打牢基础,到大二扎实提升,再到大三付诸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向上爬,一点一点拓展自己的能力。

因为她个子高,当过体育生,又总是泡在实验室里和基地里,不怕黑不怕累地实践和学习,同学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做“钢铁女侠”。韦玉俗是班里名副其实的“学霸”,大学三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获得各类奖学金,这些奖学金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更激发了她奋发向上的斗志。

在校期间,韦玉俗享受了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不仅通过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还获得了每年4000元的国家助学金。扶贫政策让韦玉俗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2019年6月,韦玉俗顺利完成学业,她做了一个决定——返乡就业。

脚踏实地,积极投身脱贫攻坚

大学一毕业,韦玉俗就回到家乡大化县雅龙乡竹山村,担任公益性岗位村务协管员工作。

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少,村里工作繁杂琐碎,韦玉俗却从未因为工资低而动摇过,她任劳任怨,积极主动学习业务知识,跟着工作队一起下村入户。后来,在乡领导的鼓励下,她积极参加竹山村扶贫档案信息员的选拔并成功当选。

韦玉俗(右一)工作日常。黄小燕摄

很快,韦玉俗就熟悉了村委工作,村里的大小事务她都能从容处理。2020年春节前,为了保证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的要求,韦玉俗和村干、工作队一起不辞辛劳地到群众家里开展政策宣传、动员。乡亲们在她深入讲解、耐心引导下,消除了心中疑虑,最终顺利完成100%参保率。

2020年3月至6月,韦玉俗和驻村工作队深入贫困户开展产业验收工作,通过实地查看验收,精准地记录每户产业实际情况,为产业奖补金的发放提供依据,乡亲们看着及时到账的一笔笔产业奖补金,都纷纷称赞党的政策好。那一刻,韦玉俗打心底里感觉到,尽管微不足道,但自己还是靠着双手实实在在地为家乡作贡献。

学以致用,带头种植铁皮石斛

要致富,有门路。韦玉俗回到家乡后,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她决定立足竹山村的地理优势,带头种植铁皮石斛。

目前,她家的铁皮石斛已初步形成规模并获得村委的支持,第一书记更是赞叹说:“要是多来几个像韦玉俗这样大学生就好了,这样村里的工作又好开展,村里的特色产业又有指望,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我们全村都欢迎!”

能将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发挥专业特长带动发家致富,韦玉俗再次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韦玉俗参加广西大化县“我的扶贫(脱贫)故事”演讲比赛。韦霖摄

学子返乡,回报桑梓。返乡就业这一年多以来,韦玉俗逐渐明白,外面的世界很美,在外打拼是一种历练,但回乡建设却更有意义。今年2月,通过组织推荐和个人竞聘,韦玉俗担任竹山村委员会副主任,她已蓄势待发,随时准备着迎接新挑战。

乡村振兴的滚滚大潮中,无数像韦玉俗一样的青年,甘于奉献,扎根基层,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书写着各自的青春,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王功孝 梁西萍 黄少军)

(责编:王功孝、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