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的逻辑思考

2021年01月06日08:33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充分发挥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促进作用。笔者以柳州市政协的实践探索为例,从理论逻辑的角度,对探索政协协商同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新形式作了分析、提炼、归纳、总结。

逻辑起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探索;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念,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效能;实现党的群众工作在社会的全覆盖,协助党委、政府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进一步整合各方智慧共谋发展。

逻辑支点:推进政协事业发展的创新之举

(一)破解“两个薄弱”,实现政协工作全覆盖

一是着眼治标,充实基层政协工作力量。柳州市政协探索推动在有条件的区县设立了“政协委员服务中心”,各县区通过增加编制、聘请人员等方式努力解决“一人委”问题。二是着眼治本,充分用好各级政协委员。选择联系1-2个基层联络站,统筹县区政协委员参与市政协重点协商监督、调研视察活动,形成常态化的联动履职机制,进一步使委员“动”起来、政协工作“活”起来、履职成效“实”起来。

(二)搞“真协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发挥好“独特、独有、独到”的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借力助力各街道(镇)组织政协委员下社区、近群众,将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政治协商向基层扩展,切实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

(三)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实效

一是搭建委员专长特色履职平台。二是推动政协委员能上能下,规定委员“下”的标准,明确“下”的情形,拓展“下”的渠道,认定“下”得精准,形成刚性约束,以“下”的压力激发“上”的动力。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并在制度建设中将委员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其履职的重要内容和评选“优秀政协委员”的重要条件,计入考核要求。

逻辑立足点: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

(一)把握“如何下沉”的要领,搭建规范的“在政协协商”平台

一是规范县区政协委员联络工作站建设,形成“八有”和“六联”的规范化建设。二是健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站运行管理制度。着力从机制上保障委员联络工作站规范化管理和常态化运行,确保开展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完善委员联络工作站与政协工作的衔接融入机制,强化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增进与市政协和区县(市)政协的联合联动。加快形成完善合理的协商程序和有效互动的机制,进一步提升政协参与基层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及时建立健全党委重视和支持委员联络工作站的机制,为委员联络工作站履职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健全“怎样组织”的机制,推动政协组织触角延伸

以基层委员联络站为阵地,以专门委员会为单位,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多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即可市、县两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也可自治区、市级、县级三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或者全国、自治区、市级和县级四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真正推动基层治理发挥作用,实现“双赢”的目的。在机制上促进专委会的组织优势、界别的专业优势及委员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充分发力。

(三)研究“怎样联络”的方法,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保障

柳州市政协并未简单以地域来划分委员下沉事宜,而是将委员自主选择性与组织综合协调相结合,充分考虑、协调保证各级政协委员下沉联动覆盖所有县区,并“建立市政协委员联系政协基层委员联络工作站制度”,将规范履职与弹性履职相结合,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保障。由专委会牵头组织界别委员有序下沉,每年到每个固定联系点开展活动各不少于1次,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联合组织委员自愿开展活动,做到政协基层履职有组织、定制度、常活动、出成果。

(四)完善“怎样协商”的程序,构建纵横联动各方参与的新履职模式

一是纵向多层覆盖善联动。上级政协组织“搭天线”发挥自身的优势,自上而下指导、帮助基层政协找准工作方向。基层政协组织“接地气”了解基层党政工作难点、群众工作热点,自下而上为上级政协组织确定协商议题等提出更务实的建议,使履职更贴近实际具有针对性,形成政协履职整体合力,放大政协工作格局。

二是横向广泛拓展求合作。基层委员联络工作站与驻镇(街道)党代表工作室(站)、人大代表工作室(站)以及镇商会等人民团体联通合作,开展“共建型”调研、协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与镇党委、人大、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行联商,并形成规范制度、沟通渠道、操作办法等。与友邻镇(街道)联络站之间开展横向联合交流,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开展调研视察,促进相关问题得到解决。(齐自琨)

(作者为柳州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副主任) 

(责编:李敏军、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