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11月30日电 11月30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罗显克接受人民网专访,畅谈学校党建、脱贫等工作取得的成绩。
问题一:请您介绍一下广西水利电力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
罗显克: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水利、电力、机电、建筑、计算机与信息、汽车、自动化等工科类专业为主,经济、管理等人文类专业有机结合的创新型高职学院。
学院始建于1956年,原名南宁水利学校。1970年,更名为广西水电学校。2002年,升格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全国优质水利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第三批、自治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学院开设有8个系2个教学部,54 个高职专业。学院建成国家重点专业4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专业2个,省级优质专业12个、优势特色专业7个、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联合培养本科人才专业3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首批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1个。
问题二:为了进一步推进学院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学院是如何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
罗显克:自2019年5月开始,由学院党委牵头,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启动了党建品牌的建设工作。目的是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持续推进党建品牌建设工作,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培育一批在全院、在全区乃至全国立得起、叫得响的特色党建品牌。截至目前,学院共有17个院内党建品牌。这些党建品牌能够与地方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红色资源相结合,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利精神”培育、“水电文化”建设等相结合,与我院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资源相融合,体现品牌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了每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机关党支部有1-2个党建品牌。学院推进党建工作出特色的目标初步实现,各基层党组织“党建+”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问题三:目前都有哪些党建品牌?能给我们举例一下吗?
罗显克:比如,电力工程系党总支将党建工作、工匠精神、专业元素充分融合,规划“电亮党心,匠心筑梦”党建品牌系列活动,以内涵可拓展、成果可推广、发展可持续为目标,构建了“三二三”的党建品牌体系,即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三系统”,党建、党建+“双主线”,启动阶段、建设阶段、经验成果与提升阶段“三阶段”。2019年以来,总支被评为“自治区水利厅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工支部入选“全国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多年获评为自治区水利厅一流党支部,教工与学生支部双双入选自治区教育工委五星支部。党总支书记李嫦妮入选广西高校思政杰出人才计划;智能电力电子装备研发创新团队入选2020年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谢锡锋教授入选卓越学者;教工支部书记罗宇强成立“支部书记创新工作室”,被评为“教学新星”“最美教师”,获全区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并入围全国决赛。党建和业务充分融合,实现了互相促进、相互推动,阶段性成果丰硕。
人事工会党支部建设的“党建·家”品牌,充分结合了构成支部的组织部(人事处)、工会(离退办)两部门的业务工作特点,以促进本职岗位工作发展为目标,创建尊老敬老之家、党员之家、职工之家、教师之家,合称“党建·家”。品牌以家情促服务,把“家”的文化融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用优质服务践行初心使命,搭起服务“连心桥”;以家情强党建,将“家”的建设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长期任务,以党建筑牢党群“同心圆”,支部党员们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把教职工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成效的根本标准。开展了“党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建+助力精准扶贫”“党建+党员志愿服务到社区”“党建+党员关怀帮扶”“党建+业务能力大比拼”系列活动,促进了党建与业务“双提升”,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发展、凝聚共识、增进团结、形成合力的作用,真正使党员凝心聚力,打造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使党建工作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
问题四: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学院党委实施“党建+脱贫攻坚”工程,将责任落实到各基层党组织党建任务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表率作用。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和做法。
罗显克: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我院先后选派3批共25名优秀处科级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力推进定点帮扶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镇6个贫困村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巩固脱贫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后盾单位作用,凝心聚力,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工作状态,确保实现6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学院党委确定了“党建促产业发展”行动、“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等工作措施,将实施“党建+脱贫攻坚”工程作为重点,制定了学院各基层党组织与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各基层党组织深入了解共建贫困村实际情况,结合“党建+”扶贫工作和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定期与贫困村第一书记协调具体共建、帮扶事宜,指导贫困村“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执行,组织共同开展1次党日活动、上1次党课或做1件好事等主题党日活动。
电力工程系党总支聚焦扶志、扶智,通过党课向贫困村老党员讲“两会”精神,宣传扶贫政策宣讲,带领专业团队排查农户私拉电线存在的隐患点,分析排查农户用电质量问题,组织开展用电安全和人工救护专业知识培训;公共部支部开展了“推普脱贫乡村行”活动;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教工支部开展了电商扶贫和法制专题培训和宣传等;思政部支部开展了感恩自立教育活动;学院党委组织部组织“三方见面会”,宣传脱贫致富带头人艰苦奋斗的典型事迹,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五年来,学院各基层党组织到贫困村开展各类结对共建活动近百次,党员参与上千人次,贫困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学院每年组织开展“扶贫日”活动,学院党员积极带动全院师生累计捐款64万元。款项全部用于定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产业发展或发展村集体经济。学院积极推进消费扶贫进校园活动,食堂、工会、教师个人总采购金额超百万元,有力促进了贫困村的脱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