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金供电所员工在检查火龙果基地用电设备。刘晓峰摄
近几年来,龙州县在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电网基础设施上持续发力,通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用电“卡脖子”和“低电压”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电网建设,让龙州在脱贫致富的路上“电能满满”。
“以前我们电也不够用,客人到我们这里来住,连空调都开不了,他也不愿意住。”逐卜乡弄岗村村民园之缘海忠客栈老板农海忠,不再为旅游旺季时自家民宿的用电问题而烦恼。随着“观鸟经济”生态扶贫模式的逐渐形成,弄岗村村民护鸟巢、建民宿,自己当老板,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农海忠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随着村民用电量增加,原来的变压器已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由于电压低下,一些家用电器不能正常使用,农海忠民宿的8个房间,也仅有一间安装空调,在炎炎夏季,根本满足不了客人需求,导致客人大量流失。
了解该村的情况后,南方电网广西新电力投资集团龙州供电有限公司第一时间想办法,为弄岗村换上160千伏安的大容量变压器,又在弄岗保护区旁新建一座35千伏变电站,提升了弄岗村及附近18个村屯的用电质量,彻底解决用电“卡脖子”的问题。
“政府和供电部门把我们的村里建设越来越好。17年给我们换了变压器,村里的民宿的空调、电脑等所有的电器全部一起开都没有问题,非常给力。”村民纷纷点赞。
南方电网广西新电力投资集团龙州供电有限公司逐卜供电所所长黄肖华说:“目前村里面有民宿8家,经过我们的农网改造用户的用电都相对稳定。村民好,我们也就开心了。”
基础设施是大山里乡亲走出贫困必须迈过的坎。想发展好各项产业脱贫致富,电的作用,功不可没。俯瞰上金乡的3000多亩火龙果基地,一望无际。一列列、一排排整齐的火龙果植株,白日里,是翠绿的藤条、黄白的花朵、鲜红的果实;夜幕降临时,寂静的火龙果基地就“发光”了,光芒如繁星点点,熠熠生辉。这些发光的“点点星光”,不是火龙果,而是安装在其上方的补光专用灯。有了它们,火龙果产量会翻两番。
“这个补光对我们的产量、品质包括价格利润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如果电量不够的话,我们的产量、价格收入都直接受到影响。”那么多的灯,对电的“食量”可不小。由于该基地地处偏僻,建这个火龙果基地之初,供电是否稳定,是基地负责人,龙州县嘉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本盈最担心的问题。
农村电网改造和供电部门的优质服务,让黄本盈的担忧烟消云散。“本来是2—3个月的工期,他们半个月就帮我们把变压器、电线安装到位。现在我们补光供电电压很稳定,我们非常满意。”有了电力保障这个重要“基石”,黄本盈的火龙果基地一路发展顺风又顺水,产销两旺。“今年估计有500万斤,今年订单已经销完,销往各地都供不应求的。”
近年来,龙州县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南方电网广西新电力投资集团龙州供电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建设,加快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供电质量高的农网。同时,还将电网改造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进一步明确项目规划、储备、建设等具体措施,贫困村用电“卡脖子”和“低电压”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据南方电网广西新电力投资集团龙州供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斌介绍,近两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在龙州县先后投入3.45亿元,对682个项目进行了电网改造,供电可靠率从改造前的98.6%提高到了99.8%以上,电压合格率也是从85.5%提高到98.0%以上,户均容量从1.22千伏安提高到2.00千伏安,达到了国家新一轮农网三大指标要求,基本解决了龙州边境地区电力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同时大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积极落实国家优惠电价政策,为企业减免电费575.8万元,对23000多户低保户、五保户退补电费502万元。(农基椿、罗国庆、黄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