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来绿水青山 铸就金山银山

——右江区实施退耕还林“三赢”工作纪实

2020年09月27日09:25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右江区林业部门技术员正在开展退耕还林验收工作。黄国路摄

眼前看到的这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林海,是百色市右江区实施了十八年的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右江区实施面积最大、中央补助最多、受益群众最广、时间跨度最长、建设成效最好的重点生态工程之一。而这里,在十八年前,是一片片甘蔗山、玉米地。

这里,走过了老、中、青三代右江林业技术员,是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每年都会走到的地方。这里,凝聚着每一位右江林业人对百色山川的热爱与执著,饱含着当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见证了他们脱贫奔康致富的点滴。

2002年,右江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县。2002—2005年,右江区退耕还林任务共计7000公顷。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右江区都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认真贯彻落实“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林业部门2019年统计,右江区实施的2002—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中,生态林面积6777.408公顷,占96.8%;经济林面积222.592公顷,占3.2%。截止到2019年底,右江区2002—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保存面积为6438.231公顷,保存率92%。

右江区2002年至2005年退耕还林工程成效。黄国路摄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尝到植树造林的甜头,由此赚到了第一桶因为植树造林变现的金子。这桶金子,不仅让农民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了,还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一赢: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秀美山川。

2002年,第一批退耕还林受益群众开着农用车,拉着一车车粮食,从当地粮所满载而归。此番景象,让老百姓相信了种树会有政府补贴这样的好事,由此掀起了从原来的要我退,发展到我要退,甚至大家抢着退的全民植树造林的热潮。右江区林业局以此为契机,积极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争取各种造林补助项目。截至2019年底,右江区总共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防护林、造林补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石漠化综合治理、油茶产业等项目造林近40000公顷,大大增加了森林面积,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这些造林项目的实施,为右江区森林覆盖率增加了十一个百分点。2019年,右江区森林覆盖率达79.8%。

二赢:改变农民思想旧观念,提高农民收入,助力精准扶贫。

实施退耕还林之前,右江区各乡镇村屯经济基础薄弱,种植甘蔗是群众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由于长期种植甘蔗,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甘蔗产量低,当地群众只能通过不断地开荒,不断地扩大甘蔗种植面积来维持生计。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当地农民传统的耕作习惯,实现了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林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状况,较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是国家钱粮补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截至2019年底,右江区累计发放2002—2005年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共计27217.566765万元,惠及5274户群众,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5户。二是退耕还林收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右江区实施退耕还林已有十八个年头,营造的马尾松、杉木和桉树陆续达到采伐年龄,马尾松也开始采割松脂,群众可以通过采伐林木和采割松脂增加收入。另外,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经济林也开始进入盛产期,退耕农户的生计有了长足的发展。

据林业部门2019年统计,2002—2005年实施的退耕还林中,马尾松、桉树、杉木等用材林保存面积5415.994公顷,八角、油茶、芒果等经济林保存面积1022.237公顷。

按照当地群众平均管护水平及近几年市场行情平均价格估算,松、杉、桉每亩出材量约7—8立方米,市场收购价格为650—800元/立方米;松脂平均年亩产量约100—150公斤,市场价格8元/公斤;八角平均年亩产量约1000公斤,市场价格8元/公斤;芒果平均年亩产量约1000公斤,市场价格4元/公斤;油茶平均年亩产量约10—15公斤茶油,市场价格80元/公斤。

右江区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马尾松已经开始采割松脂。黄国路摄

2020年八角市场收购价格高达12元/公斤以上,群众再次尝到植树造林的甜头。黄国路摄

三赢:创新造林机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退耕还林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右江区大胆创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造林大户承包的方式,鼓励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干部职工、经济能人等一切社会力量实行连片规模造林,打造退耕还林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另外,右江区还结合移民搬迁和扶贫工作进行退耕还林建设,对百色水利枢纽的农户,所有退耕地一律还林,封山绿化。实施退耕还林后,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广种薄收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民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它经济作物和林果种植、养殖中去,调整优化了农村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时还可以到城镇打工、就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增加收入。

多年退耕还林种植经验,让右江区摸索出发展芒果产业是适应当地气候、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新路子,政府不留余力加大力度扶持芒果产业发展。截至2019年底,右江区芒果种植面积高达29692.9公顷,芒果成为右江区特色产业,“百色芒果”成为全国第六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产品,从此走出百色,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全国第六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产品“百色芒果”。黄国路摄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农民群众从“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了,真切品尝到“满山尽是聚宝盆”的生态红利。昔日贫瘠的土地长出参天大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昔日贫困的山村一改旧貌,换上了新颜。一晃十八年过去,老一代林业人已经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有些已经退休,但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生态建设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潘品婕)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