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难题办实事 定点帮扶让巴马群众过上好日子

2020年09月22日18:04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以及深度贫困县。2015年底全县有57个贫困村、65167个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5.5%。“九分石头一分土”的特殊自然地理因素决定了巴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将遇到诸多难啃的硬骨头。

据了解,从2016年起在这片艰苦的土地上却扎根着一支为巴马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懈奋斗的队伍,他们是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文化和旅游厅、地方志办等5个区直单位定点帮扶巴马县的驻村干部。

自开展定点帮扶以来,各区直定点帮扶单位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真帮真扶,助推巴马县脱贫攻坚工作。

党建引领,激活贫困村“造血”功能

“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有了好领头,群众致富有奔头。”2018年3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吕运启一到西山乡勤兰村上任驻村第一书记,便从抓村两委建设入手,他组织完善村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推进村“五人议事小组”开展工作,常态化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规定进行普及,为勤兰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吕运启的带领下,勤兰村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安全、危房改造、控辍保学、发展村集体产业,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疑难杂症”通过支部会议和党支部会议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

在党支部的努力下,勤兰村的群众团结一致,大力发展起以香猪、毛葡萄、火龙果、蜜蜂、小谷鸡为特色的生态扶贫特色产业乡村产业,实现全村贫困户产业全覆盖,激活了群众的“造血”功能。人们口中“穷山响水”的勤兰村,2015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目前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349元,增长了2倍多,经过努力,2019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万元以上,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2%。吕运启被乡亲们热情的称呼为“亲民书记”。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脱贫攻坚根基 

西山乡卡才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定点帮扶巴马县的贫困村之一,村里石山遍布,前几年,村里交通条件、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老百姓只能走山羊小道、看天喝水,毫无发展出路。

为帮助卡才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黄程华一到卡才村上任驻村第一书记就进村入户,找准困难,对症下药。他利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资源,牵桥搭线,筹集资金60万元,为卡才村3个屯硬化6条道路,解决了卡才村385名群众出行难问题;组织村民实施人饮工程项目,新建30座家庭水柜,有效解决全村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为解决巴马县群众“饮水难”问题,2016以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先后共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协调相关专业单位对巴马县的西山、那桃、甲篆、巴马镇等4个乡镇17个自然屯实施钻探与成井共17口,钻探孔(井)深度共1709.91米,共建设水泵房17座,从根本上解决了8247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据悉,针对定点帮扶贫困村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等困难,5大区直单位结合各自联系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找准困难,精准发力。

据统计,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改善平林村、合乐村、仁乡村3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每年给予巴马县西山乡勤兰村、戈贤村、弄峰村、弄林村、卡才村和燕洞镇岩廷村6个联系村200万用于开展脱贫工作,自治区地方志办先后共投入600多万元加强百林乡那莫村屯道路、安全饮水、文化设施、电网通讯等基础设建设,广西银保监局先后累计援助扶持那社乡东烈村资金和物资达240多万元,交通银行广西分行累计投入150多万元用于改善所略乡平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助力群众增收

一直以来,巴马县就有发展旅游、康养和其他生态型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然而,几年前,巴马县各贫困村因为人力、财力、技术等问题,村里的产业寥寥无几甚至为零。

“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建起了桑蚕养殖基地和小谷鸡基地,带动了300户贫困户在家通过养殖实现增收,全村从2016年至2019年共有304户1482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52.58%下降到1.31%,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巴马县那社乡东烈村驻村第一书记罗元功介绍。

东烈村的发展与脱贫得益于广西银保监局的帮扶,广西银保监局先后累计援助扶持东烈村资金和物资达240多万元,帮助东烈村建设桑蚕养殖基地和购买鸡苗、桑苗,基地还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运营模式,有效带动了全村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在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根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平林村驻村第一书记文德会介绍,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帮扶下,平林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农户”形式发展乡村旅游业产业,并鼓励贫困户入股分红、参与做工获得工资收入,助推村民脱贫致富。

目前,平林村已经形成了“1+3+1”即1个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的仁寿敢烟农家乐专业合作社、3个公司企业带动林村脱贫攻坚工作、1个乡村旅游景区的旅游扶贫产业格局。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让300名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梦,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定点帮扶工作中,区直单位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模式,组织人力、财力、物力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贫困村的产业扶贫结出累累硕果。

自治区地方志办投入80多万元扶持百林乡那莫村群众发展香猪、山羊、黄牛、瑶山花鸡等特色养殖业,成立有1家村民合作社和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发展桑蚕、油茶、糖料蔗等特色种植业,带动100名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交通银行广西分行共投入60万元,扶持所略乡平六村打造一个200亩的油茶低产改造示范林和一个100亩的油茶新植示范林,向群众发放14万株油茶苗。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运营模式,带动391户农户通过发展种植油茶产业增收脱贫;同时,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2个,发展所略大白菜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培育致富带头人7名带动53余名群众增收。

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帮扶下,西山乡勤兰村、戈贤村、弄峰村、弄林村、卡才村和燕洞镇岩廷村6个各村大力发展香猪、毛葡萄、小谷鸡等生态扶贫产业。6个贫困村有91个村民小组149个自然屯共2407户952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50户4602人。截至2019年底,6个贫困村的全部达到“八有一超”标准,均全部脱贫摘帽。(梁林顺、韦雄英)

(责编:刘佳、陈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