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深处有位“冯叔叔”

2020年09月11日12:30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清晨,初升的太阳把大树的枝头照得金黄金黄,池塘四周的野花早早露出了笑脸。大山深处的一所幼儿园院子内,孩子们正高兴地在撒欢儿,一位穿着红马褂的中年男子提着蓝色公文包匆匆路过,看着热闹的孩童们,嘴角也忍不住地往上翘。

这是发生在百色市凌云县伶站瑶族乡那留村的一幕。五年以前,那留村还是一个贫困村,经济落后、居住环境差,村落没有幼教点,村里的小娃娃整天在家野着,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那时,这里的孩子不会说普通话、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匆匆被送去上学,很难跟上教学进度,渐渐地变成了“差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很多就此辍学打工,回到贫困循环圈中。

2016年3月,大山里的瑶乡深处,来了一位“冯叔叔”,从此,村子里教育缺失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他叫冯文伦,是国家税务总局凌云县税务局选派到来到伶站瑶族乡那留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一名工作队员。

那留村位于大山深处,人口居住零散,交通不便,扶贫工作任务艰巨。冯文伦从驻村帮扶的第一天开始,便以那留村成员的身份挨家挨户“走亲戚”,了解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和现状,以及群众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期盼等, 力求精准施。

驻村的头两个月,冯文伦就把全村80户贫困户,308个贫困人口的名字,家庭人口,居住地址,致贫原因等情况熟记于心。“许多家庭之所以贫困,除了因当地交通闭塞、环境条件差、就业机会少外,很大程度上还是教育跟不上,导致思想观念落后,脱贫底气不足。”冯文伦说。

他当即和第一书记、村两委商量,决定在巩固原有油茶、杉木、林下养鸡、麻鸭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将发展教育做为该村“思想”脱贫的主攻方向,一手抓学前教育、一手抓控辍保学,鼓励学生在义务教育之外,进幼园,上高中、考大学。

工作的关键在于抓落实。2016年底,正是那留村脱贫攻坚核验的关键时刻,冯文伦不仅忙着规整资料,还在争分夺秒为村里的幼儿园想办法找投资人。每天高强度工作完成后,顾不上休息就赶到临近均亭村的意向投资人黄美琴家里“招商引资”。

功夫不负有心人,均亭村的黄美琴在多次邀请下决定来到那留村部旁开办幼儿园。当月,那留村不仅实现整村脱贫,还得到了幼儿园落地筹备的好消息。“教育是百年大计,老冯的思想很超前,浑身上下充满了正能量,能办事、办好事。”那留村支书何寿祥说。如今幼儿园在村部旁办起来了,每天都能听到小孩孩子的欢声笑语。

“直接把孩子送过来,再也用送到乡里去了”“早上送、傍晚接,一整天都能安心干活”……当地村民对这所“家门口”的幼儿园赞不绝口。和这不同是,那留村里还有一些贫困户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幼儿教育问题。为了拉齐每个孩子的“起跑线”,冯文伦每年开展全村大排查,对适龄儿童进行“劝学”。

陆绣晶快4岁了,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家里有着18.49亩的经济林,爷爷奶奶几乎每天都要上山干活。陆绣晶每天不是在大山上和八角树、油茶树作伴,就是一个人游荡在村子各处。

了解到情况后,冯文伦上门动员让陆绣晶上幼儿园。刚开始的时候,两位老人年纪较大,思想工作做不通。于是冯文伦便带着老两口和孩子去幼儿园体验一天,听老师讲故事,和小伙伴做游戏,吃一顿营养餐……用眼前有力的实际说服了老俩口,陆绣晶终于入园了。

“孩子长高了不少、比以前活泼,还会讲普通话了,一家人都很开心。”陆绣晶的父母在春节回家时欣喜于孩子的显著变化。如今,像陆绣晶这样的孩子已有39名,进到了舒适的幼儿园里,接受到了良好的学前教育。

“知识改变命运,通过教育可以有效阻断代际贫困传递。幼儿教育只是第一步,未来的教育仍要紧抓。”冯文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5岁的罗走先是那留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于伶站瑶族乡初级中学。原本在学习上还算上心的他,因成绩落后,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便收拾东西回了家,打算和父亲一起出去打工。

冯文伦知道后感到十分惋惜,立即联系罗走先的班主任老师了解学习情况,与乡镇府、村两委、帮扶干部等相关人员联合进行家访,以读书的正反面案例来反复劝导、“对症下药”,最后亲自把他送进了凌云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感兴趣的专业。“感谢父母、帮扶干部、还有老师,我会在学习努力学习技术的。”罗走先说。

不仅脱贫摘帽“一个都不能少”,娃娃上学也要“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冯文伦的工作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孩子,他苦口婆心,几年来反复劝返50多人次,把孩子送回学校;对上高中、考大学的孩子,他积极落实各项补助计划,办助学贷款,落实“雨露计划”,还向后援单位申请助学资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他们求学之心。村里的孩子每次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喊一声:“冯叔叔好。”

2020年,那留村贫困学生幼儿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有13人考上了高中,6人考上了大学。为了孩子的读书梦,父母信心十足去奋斗,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如今,该村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0.75%。

来到瑶乡里的冯叔叔,转眼间已在那留村村驻村扶贫5年。足迹、汗水、真情见证着那留村孩子的成长,见证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也感受到了,淳朴的瑶族老乡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卢桂兰、潘世明)

(责编:陈露露、李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