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承振:带领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 脱贫致富有奔头

2020年06月05日15:10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在平果市新安镇布思村阳光扶贫助残电子厂里,近百名工人正在忙碌地生产,“我们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就业困难群众有序开展复工复产,现已解决28名重度残疾人士和76名贫困群众就业难问题,人均月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该厂负责人农承振说。

因地制宜,为困难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活。着眼于群众之需,方能真正解决群众之虑。返乡创业之初,农承振通过考察发现布思村当地民风淳朴,加上扶贫干部的实干苦干和贫困群众脱贫的决心,他决定试一试。考虑到残疾人行动不便以及部分贫困户劳动力需要照顾家庭,他决定将电子厂开在交通便利的布思村旁,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他们出行难问题。同时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招聘信息,激发了布思、新安、中桥等村的贫困户就业意愿,为180余人提供“家门口”就业。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让困难群众工作有着落,让残疾人生活有奔头,而如何让困难群众富起来,又是我面临的新课题。我将继续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农承振说。

深入研究,强力推进复工复产稳增收

返乡创业以来,农承振肩负着企业发展与职工生存的重大任务。如何稳定职工队伍,增强职工凝聚力,向心力,提高职工收入与生活水平;如何解决企业发展的各种难点、热点问题,成了农承振每日必修的功课。

脱贫攻坚本就是一场硬仗,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给这场硬仗带来了新的挑战。受疫情影响,群众务工积极性不高,农承振不停奔走在各乡镇、各村屯,进行“鼓干劲、战疫情、稳脱贫、迎小康”主题宣讲,在疫情特殊时期,宣传组不能大范围组织集中宣讲,只能挨家挨户进行。经过连日的奔波宣讲,大大激发了群众就业的信心。

以人为本,解决残疾员工婚姻问题

潘新贯是一名重度肢体残障人士,他最期望的事就是找到一份工作,能和同龄人一般自食其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通过村干得知了在村旁就有一家阳光助残扶贫电子厂,专门为残疾人及贫困户拓展就业渠道,潘新贯喜出望外,毫不犹豫报了名,经过面试,顺利成为电子厂的一名员工。在入职半年后,同为重度肢体残障人士的卢丽兰也加入到了这个大家庭。平日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渐渐地让两人熟络了起来。农承振见此,便有心撮合两人,通过和双方谈心、组织一系列的活动等方式。终于在2019年初,两位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期间,农厂长了解到这对新人无法承担在医院分娩的费用及后续的护理费用。他主动掏出一万元,并在厂里组织了一场募捐活动,为这对年轻人筹得两万余元。考虑到潘新贯心动不便但却要要医院和厂里来回跑,他主动用自己的车每天接送潘新贯上下班。每每谈及此事,潘新贯都感动不已。

农承振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助残扶贫就是他作为厂长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厂长,我心里始终装着全厂的父老乡亲,随时随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劲头儿,不等不靠,埋头苦干,我们就能够尽快奔向小康,大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农承振说。

技能培训,为员工培育一技之长

今年25多岁的何承达是的一名果化镇的贫困残疾人,从去年7月份进厂学习电子元件加工以来,他的改变很大。“他因肢体残疾多年闲在家里,性格比较散漫、孤僻。”农承振介绍说,通过学习培训,整个人气质变化比较大,自主学习的动力比较足,也开朗很多,对今后过上好日子充满信心。

“自己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包括基地、设备等建设都得到了市残联等帮扶。”农承振说,现在条件好,也要为更多残疾人士及贫困群众服务,帮助他们。接下来,他计划不断完善基地建设,为居住偏远的员工在基地提供住宿,争取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黄碧红、陈千健)

(责编:周雨乐、庞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