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村又闹腾起来了

【查看原图】
贫困户陈新豪在看管麻鸭。张思摄
贫困户陈新豪在看管麻鸭。张思摄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2020年05月22日23:33

人民网贵港5月22日电 初夏的兰山村,树木郁郁葱葱。沿山而上到处可见洁白的鸭群在溪中嬉戏,宛如朵朵白莲。

嘎嘎嘎~陈新豪左手一伸,就把鸭子倒提起来,捆绑、称重、装车……动作娴熟。“看,这好山好水,养出来的麻鸭就是靓。”陈新豪自豪地说。

兰山村是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东龙镇南面一个小山村,有252户923人,其中,贫困户17户75人,属于“十三五”贫困村。早年村民靠种植染料植物蓼蓝为生,故得名“兰山”。

50多岁的村支书罗育记介绍,上世纪50至80年代,村里家家户户种蓼蓝,尽管辛苦,但吃穿不愁。兰山也成为当时全镇收入最高的乡村。

随着传统染布工艺的消退,蓼蓝也慢慢从兰山消失。缺乏谋生门路的兰山人纷纷外出打工,或迁居到镇上,热闹的兰山寂静下来。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7年陈新豪一家搬出大山,移居到覃塘区布山扶贫移民安置小区。和陈新豪家一起搬出来的还有最后在兰山村居住的11户贫困户。当年,兰山村甩掉贫困村的帽子。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年轻一辈的兰山人又找到了靠山吃山的新门路,纷纷回到大山,发展产业,沉寂的兰山又开始闹腾起来。

今年2月,陈新豪和村里两个兄弟一起筹措资金,投入6万元,在山涧养起麻鸭。好山好水养出来的麻鸭在市场上很走俏。陈新豪介绍,现在养的这批鸭子有1000多羽,早早就被订购一空,每羽利润有3元,一批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按照一年能养殖8至10批,全年下来可以“进账”近3万元。

早在去年,长期在外跑运输的黄钻昌就回到兰山,在山上养鸡和鸭。“我们这里的山泉水养出来的鸡鸭都不愁卖。”黄钻昌说,现在往来的人流大了,很多人都顺路提一两只回家。去年,他在山上仅养殖就收入3.5万多元。尝到甜头的黄钻昌今年继续扩大养殖,第一批鸡鸭就超过4000羽。

除了在山上养鸡鸭,去年,黄钻昌还在山下承包了103亩土地种植沃柑和桑树,建起兰山村产业基地——覃塘区河旺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和务工的方式,带动全村1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同样靠山吃山,同村的张通志则承包了120亩山地,种植杉木。与传统粗放式的林业发展模式不同,他更注重精细化管理,结合树木生长周期给树木施肥和管护,目前正在向镇扶贫办递交把林业基地建设成为扶贫车间的申请书,以带动更多村民回来务工。

“80后”的黄丽昌则回到村里承包了50亩树林并养殖蜜蜂。“我最想参加政府举办的致富能人培训班,开阔自己视野,学会更多本领,让我们的大山‘淌金流银’!”黄丽昌笑着说。(张芳 张思 梁波)

分享到:
(责编:张芳、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