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用心写好“创新”文章交上脱贫合格“答卷”

2020年05月12日08:41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认真写好“创新”文章,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用心用情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经过四年持续攻坚,全县累计有8.2万贫困人口脱贫、63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2.21%。

创新“补短板”模式,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几年来,该县累计整合资金46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全力打好“四大战役”。打好义务教育保障战役,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以上。打好基本医疗保障战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医保,所有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打好住房安全保障战役,累计实施危房改造和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共1.6万多座(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万多座),解决6万多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打好饮水安全保障战役,建设家庭水柜239座,集中供水工程776处,解决了20多万群众饮水难题。

创新生态扶贫模式,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效益双赢。该县争取到国家林草局1.14亿元生态护林员经费,先后选聘495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实现生态补偿脱贫,受益贫困群众1.12万人。引进棉花天坑旅游扶贫项目落户深度贫困村,总投资3.2亿元,并成功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深度贫困村屯1555人发展增收,成为广西旅游扶贫新亮点。因地制宜发展毛葡萄种植面积近10万亩,有效治理岩溶面积278 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50.4 平方公里。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筑牢贫困群众增收基础。罗城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实施油茶、“三特”水果、糖料蔗、桑蚕、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等“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模式,确保群众有稳定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截至目前,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280多万亩,覆盖农户93.03%。中国毛葡萄(仫佬·罗城)示范区、四把镇明亿万亩油茶种植示范区、龙岸金玉柚产业核心示范区获认定为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全县创建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累计达232个,实现了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铺天盖地”。

创新“一办四中心”管理模式,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投资10.5亿元,建成安置房2800多套,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搬迁入住1.23万人。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管委会,设立“一办四中心” 综合职能机构,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创新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巩固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创新探索建设村集体经济产业楼、建设门面出租、入股分红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约1.9亿元,争取上级党费和后盾单位支持400多万元,按照极度贫困村250万元,深度贫困村200万元,一般贫困村150万元,非贫困村100万元的标准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全县141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4万元以上,其中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明星村”有22个,占15.6%。

创新电商扶贫模式,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该县以获得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契机,创建了罗城电子商务创业园,积极培育发展了中欧鲜农电子商务公司等电商扶贫企业,打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故事的“仫佬侬”品牌,通过“互联网平台+网上商铺+线下渠道”销售农特产品,为农户销售农产品累计8000多万元,带动600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罗城电商企业已发展到50多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137个,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

创新对口帮扶模式,扩展社会扶贫广度和深度。罗城积极争取国家林草局、深圳市等对口帮扶支援,从资金援助、产业帮扶,到物资捐赠、消费带动,再到劳务协作、带动就业,帮扶模式呈现多样化,对口帮扶结出累累硕果。其中,获得国家林草局安排项目资金2.64亿元,支持罗城21个林业项目建设,受益贫困人口3.66万人,生态林业对精准脱贫的贡献率达44.6%;获深圳市帮扶资金2.07亿元,实施教育卫生、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项目127个,创建“扶贫车间”83家,累计带动3.45万人脱贫,贡献率达42.1%。(蒙增师)

来源: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新闻中心

(责编:吴明江、黄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