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手刨出“花果山”

2020年05月09日11:38  来源:河池市天峨县残联
 
原标题:残手刨出“花果山”

山风摇曳着枝头上挂满果实的油桃树,笑容满面的建档立卡残疾人田光银拎着一把剪刀熟练地给果树剪枝,额头上汗水顺着鼻尖流下,他品出汗水如同他一生酸甜苦辣的味道。

田光银今年50岁,他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生于八腊瑶族乡甘洞村纳号垞屯的一个穷苦人家。他家有5兄弟,排行老大的他勉强读完小学后就卷铺盖回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农活,农闲时间到县城或乡镇打短工。

万念俱灰

田光银至今也忘不了他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天——1991年12月的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在县城打工、忙碌了一天的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蹬着自行车往出租房赶。当自行车行驶到天峨县城六好桥上时,不幸与迎面疾驶而来的一辆面包车相撞,当场造成左手、左脚骨折,两根肋骨折断,至今腹部尚有多处伤痕。突如其来的车祸使田光银变成了一个四级肢体残疾人。面对行动不便的左手、左脚和满身的债务,想起年老体衰的父母和尚未成年的四个弟弟,性情刚烈的田光银曾万念俱灰,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流过绝望的泪水:“这漫漫人生路该如何继续走下去?”

正当他对未来迷茫无助时,当地残联工作人员上门慰问,鼓励他自强自立,并把他的情况向县残联作了汇报,想方设法给他提供帮助,使田光银慢慢地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喜结良缘

在谈婚论嫁的年龄,命途多舛的田光银经人介绍,认识了纳碍村大坪屯诚实善良的女青年姚凤英。不久,两人结成秦晋之好。结婚当天,田光银背着一袋换洗衣服到姚家,一串炮竹响后,就成了一名上门女婿。

“姚家两个聋哑人,又来了一个瘸腿的,我看这家怎么翻身!”田光银刚到姚家几天,这些刺耳的话铺天盖地。

“残疾人怎么了,只要手脚健全,我不相信摘不掉这顶贫困帽!”身残志坚、从不服输的田光银握紧拳头向妻子表态。

务工无门、没有经济收入的夫妇二人瞄准了当地宜林宜果荒山多的资源优势,决心拿起锄头向层峦耸翠的群山讨生活。

种果致富

在哪里种,种什么?田光银赶往县城,向“自己的娘家”——天峨县残联求助。

在天峨县残联“”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田光银计划将种在么老(地名)的28亩老化油茶林砍掉,全部种上当地五福村选育出的一种晚熟、优质、丰产,被评为广西果树优良单株和优良果树品种的龙滩珍珠李苗。

2012年3月,田光银夫妇二人在荆棘丛生的荒山里,一刀一刀砍,一锄一锄挖,种下了2800多株龙滩珍珠李苗。

连续两年,县残联将田光银列入“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项目帮扶对象,提供技术、苗木、化肥农药等扶持。

施肥、除草、剪枝、疏果、嫁接……管理果苗如同呵护婴幼儿,要有耐心和爱心。

2015年,田光银种下的龙滩珍珠李苗枝头上开始密密麻麻地挂果,当年,田光银夫妇收获了种植果树带来的“第一桶金”。

2016年,仅卖珍珠李果一项收入,田光银一家就净赚7万多元。其户因此实现“八有一超”,光荣摘掉贫困帽!

通过科学管理,2017年,田光银一家卖珍珠李果收入超过8万元。随风摇曳的2800株龙滩珍珠李果成了他家养家糊口的“摇钱树”!

引领带动

一人致富不算富,万紫千红春满园。通过种果摆脱困境的田光银想到最多的不是自家的独立发展,而是引导带动周边的残疾人、贫困户等群体种果致富。

大坪屯四级听力残疾人王应高一直为生计迷茫,田光银便主动上门找到了他,动员他到离家500米远的达芒沟(地名)自留地种植18亩龙滩珍珠李苗。田光银帮他争取到县残联的“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扶贫项目,并从打坎、施肥、除草、剪枝、疏果、嫁接,一项项、手把手传授技术。

“今年我家的果树也挂果了,我忘不了田光银对我的好!”纯朴的王应高用纯朴的语言表达对古道热肠的田光银感激之情。

得到田光银技术帮扶的何止王应高一人。几年来,他先后在基地共培训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0多人次,引导当地3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先后共种植龙滩珍珠李苗、油桃苗、核桃苗等600多亩,他还无偿提供果苗、枝剪52把、果锯78把,发放宣传和技术资料3000多份,免费为果农做技术培训、信息服务、产品销售、加工等一系列服务工作。

田光银凭着这样的一股子热情和对家乡的热爱,一步一个脚印,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给每一位残疾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实现了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人生追求。

(责编:李敏军、陈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