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碳酸钙千亿元产业复工复产的号角

【查看原图】
——地调院承担的来宾市碳酸钙资源勘查项目组野外复工记
碳酸钙野外项目勘探线剖面测量。孙明行摄
碳酸钙野外项目勘探线剖面测量。孙明行摄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2020年04月21日10:53

2020年2月24日,正当自治区地矿局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双促进”视频会召开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30名年轻的地质工作者,立即组队奔赴来宾市碳酸钙资源勘查项目,吹响复工复产的号角,为保障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快速集结,慷慨出征,勇猛冲锋。

集结号:快速集结在千亿元产业的旗下

2019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碳酸钙资源勘查工作方案(2019-2021年)》。来宾市作为广西碳酸钙资源大市,是“方案”中碳酸钙“找矿大会战”的主战场之一。

自治区自然厅优选该院作为《来宾市碳酸钙资源勘查项目》承担单位,开展来宾市兴宾区长叨南石灰岩矿详查项目,为来宾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提供碳酸钙资源保障,同时对来宾市其他地区碳酸钙资源开展选点调查,圈定符合地方碳酸钙产业发展需求区,为下一步的勘查提供依据。2020年预期提交(332)+(333)石灰岩矿资源量约2亿多吨。

“服务政府、服务民生是我们地质人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举全院之力,全面摸清来宾地区碳酸钙资源家底。”2019年12月25日,该院院长徐海在召开的项目专题部署会上一声令下:来宾市重点推动碳酸钙项目,我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一场碳酸钙资源勘查结集号随即吹响。会上,该院成立了由徐海任组长的领导小组,4个部门30名人员(技术人员25人)组成项目组,2019年12月25日奔赴野外一线正式开展工作,2020年1月16日完成钻探招标工作并进场施工,计划在2020年4月底完成全部野外工作。

出征号: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项目负责人何芝慧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项目组成员由该院基础所、矿产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所的技术骨干组合在一起。以前虽然是一个单位的,但是都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办公,各自忙野外项目工作,很少见面,更没有在一起合作过。如何将以前没有合作过的同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凝聚成一股合力?今年35岁、性格有点腼腆的何芝慧一开始内心是忐忑的。

他于是向项目技术负责,干了28年区调工作的“老区调”李玉坤取经,同时与善于做思想工作的生活后勤总负责孙明行经常沟通,很快根据大家的技术优势和工作侧重点分为填图组、槽探编录组、钻孔编录组、民工管理、安全员、后勤等。岗位分工明确,目标统一。何芝慧语气坚定地在项目小组会上发言:“我们要不辜负单位的信任,确保安全按期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分工明确只是保证项目的正常开展,当项目运转正常之后,何芝慧和李玉坤、孙明行这对磨合得十分默契的“铁三角”又忍不住对项目组的小伙子们下“狠手”了。“利用重大项目锻造历练技术人才,促进青年技术人才迅速成长”——对于这点共识,三人几乎是一拍即合。

怎么做?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流程,把每一项工作都当成工程来做,采用一托二模式,即由一个工程负责人带两个年青技术员的模式。每一条槽探、每一个钻孔,都有一个专门的负责人。随着项目的推进,每个技术人员都能熟习项目每一种工作手段的每一个环节,例如槽探部分从带领工作人员布槽、清槽、编录、布样,再到监督工人切样、取样,及时与送样组联系,追溯样品检验分析结果,完善槽探工程图……

一整套流程下来,对于石灰岩地区开展槽探揭露工程的全过程,组员都能烂熟于心了。

“真的挺感谢何负责和李总还有明行他们能给我们年青人锻炼的机会。”项目组第一次承担槽探工程的谭斌说,“我第一学历不高,从没想过自己一个人能拿下一个工程工作,因为在整个槽探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涉及到技术层面,还有安全操作规程,与工人沟通等方面的能力,都是一种提升。”

为了给青年技术员们多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迅速成长为项目的“多面手”,何芝慧他们坚持每天晚上都会跟技术员一起部署、分析第二天上山路线的情况,细心叮嘱注意事项。三个所的年青技术员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都彼此熟悉起来,他们经常打趣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团结是迸发智慧和能量的源泉。

冲锋号:向又好又快的目标进击

“五爪金龙盘幽谷,绣线菊花近处开。溶沟峰芽交错急,地质佬来论化石。本为汗流不负重,谁料畅谈话古今。我辈岂是蓬蒿人,百年之后真英雄!”2020年3月11日,孙明行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首诗。

看着这个激情澎湃、黑黑壮壮,讲话时眼睛总闪着光的山东小伙子,笔者感觉到,他们是发自肺腑地热爱着地质工作,他和项目组的小伙子们一样,为这片大山所迷醉和倾倒。尽管,这一座座高山真的比他们想像中的更难征服。

“这里的山以石灰岩体为主,角峰与溶沟交错,又尖又利,碰上白云岩一风化,又脆又容易碎裂,手一抓就像抓了把砂糖……碰到露水天或飘起细雨,脚底就像抹了油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在断崖峭壁上行走,再背上4袋样品得接近80~100斤,就必须两个人协作,‘蚂蚁搬家’式的慢慢移动,才能下山,到了驻地,脖子上已经被样品袋的绳子勒出了红红的印子……”项目组组员农道义说。

“BT1602”那个槽探点是农道义至今还记忆犹新的一个点。那是他做槽探工程负责人实施的第一个工程,位于来宾长叨南朗村东700米方向,地形陡峭,平均垂直高差有70~80度,“到了定点位置,我和张培才、韦宁三个人都愣住了。”农道义他们之前在金刚石项目组也爬过比这还高的山,一般的山是难不倒他们的,“这个山完全是直角,也没有地方攀援,怎么爬上去?”

他们尝试着抓着旁边的藤蔓,头都不敢往下看,咬着牙手脚并用,手抓牢,脚踏稳,一步步地往上攀爬,只爬了20米左右找到缓坡抓紧时间补充体力再接着爬……但这一次挑战并没有结束,一座这样近乎直角的山,一组槽探工程流程结束,他们得重复爬7~8次,有时甚至更多。

项目组的小伙子们互相调侃,地质佬的三件宝“罗盘、放大镜、地质锤”,到了碳酸钙项目组得另外再加上一件“宝“——2块钱一个的“针线包”,几乎人手都备有。

在这样的地质环境里开展野外调查,腿上被石头磕到、裤子勾破是天天都会发生的事情,小的破洞他们就自己缝缝补补,实在穿不了了,就只能扔了,有的小伙子出了一个月野外,裤子已经扔了三条,鞋子也烂了两双。来自地质世家90后小伙儿黄宝宁一边补裤子一边自嘲:“碳酸钙项目组又让我解锁了一项新技能。”

为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项目组刚成立不久,项目部的野外临时党支部也迅速组建起来,项目组的年青地质队员谭斌、农道义、潘金光等都在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这些时日,我们被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这些在国家危难时刻选择逆行的英雄们感动着。关键时刻,我们看到无数的党员在为国家和人民践行着他们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没有理由不在平凡的地质岗位上为国家渡过难关提供资源保障。”平时不擅言辞的潘金光在说到动情处,眼眶偷偷的红了。

徐海介绍,目前该项目实施进度,在同步开展的贺州、百色等8个重点市碳酸钙勘查项目中,起步最早、工作进度最快。他表示,为了广西发展碳酸钙千亿元产业摸清家底,提供资源支撑,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作为技术部门,要铆足干劲,把因疫情耽搁的时间抢回来,在高度重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把好质量和安全关,又好又快地推进碳酸钙勘查项目。(陈娟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分享到:
(责编:庞冠华、周雨乐)